【英】彼得·沃森《虚无时代: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片段2
作者:
白夜书摘 | 来源:发表于
2021-08-17 06:48 被阅读0次
1.“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被我们接下来欲求的东西所贬低”信贷危机的影响远不止经济领域。珍妮特· 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在一篇刊登在《泰晤士报》的文章当中认为,“所谓开化的西方,在其最为擅长的物质领域内也没有实现善……我们处于可怖的混乱中”。她总结说,“脱离困境的方法”是艺术。
她在后来同样发表在《泰晤士报》的一篇文章中说,“我们创造了一个没有价值的社会,这个社会什么都不信”。《泰晤士报》还强调了危机的其他方面,据称,“信仰之书”(脸书上关于多信仰的新网页)举办了一项调查,71% 的受访者认为我们正处于“精神凋敝”的时代,而这比物质上的减少更值得焦虑。(另外一份调查显示,从信贷危机开始,祈祷人数增加了27%,还有更多的证据显示宗教行为同存在的不安全感相关。
2.荒谬时代:为什么现代生活难以获得幸福》(The Age of Absurdity: Why Modern Life Makes It Hard to Be Happy,2010)一书当中,迈克尔· 弗利(Michael Foley)就主张,现代生活让情况变坏了,“它加深我们的渴望,但同时又放大了我们个体重要性的错觉。不仅让我们一头扎入对于美食、永葆青春、名誉以及花式性爱的无法持久满足的欲求,还通过20 世纪70 年代后对任何可见的不平等、蔑视和抱怨零容忍的‘权利’文化,鼓励我们相信欲求某物就等同于值得拥有某物”。( 25) 不仅如此,“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被接下来所欲求的东西贬低”,这是资本主义的另一个恶果。
3.他最核心、最危险的洞见在于,任何外在的、高于生活的视角都不存在,人们无法通过这种视角来透视生活本身、超越生活本身。任何为人们所知的那种具有特权的观点,以及外在于世界的抽象或力量都不存在。没有什么事物是在现实之上、生活之上存在着的,也不存在什么“天国”。没有超验性,也没有形而上。其结果就是,我们无法凭借普遍有效或“客观性”来判断现实的存在:“生活的价值不能被预估。”正如尼采著名的论断:“不存在什么事实,它们仅仅是解释。”( 30)
4.他的这一说法必然会导致特定的后果:我们只是历史性力量的产物,世界是多种力量和驱动力形成的一片混乱,这与科学家的说法相反。世界的“有限性和混乱的多样性无法被还原为整体”。( 31) 我们必须让自己适应多样性和混乱,其途径在于“权力意志”。通过权力意志我们便能设法掌控没有生机的自然。我们的历史,尤其是庞大宗教的历史,特别是基督教历史,给我们一种“隐秘的偏见”,让我们偏好“天国”,然而代价却是“此处和当下”。这是必须改变的,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几乎所有的行动方式。由于我们的自然状态蕴含着内在多种竞争性力量的冲撞,所以这项任务变得复杂,它要求我们追寻灵性,为混杂的冲撞赋予意义。( 32)
5.重要的是,尼采告诉我们这种在自身之内和之外的混乱中取得统治权的斗争,这种“生活的负担”,将导致一种更为紧张的存在形式。而这也是我们能从生活中,能从现世和当下的生活中获得的唯一目标。我们的伦理立足点应当是不惜任何代价达到这种张力:我们对自身负有唯一的义务。( 33)
6.永恒轮回原则的含义在于,你希望生活如何重现,那么你就必须按照这种方式过你当下的生活。他说“所有欢愉都渴望永恒”,而这也是决定生活中的哪一时刻值得过,哪一时刻不值得过的标准。“好生活是一种成功地存在于当下的生活,它无关于过去和未来,无关于非议和选择。好生活自身处于绝对的光亮中,处于笃信转瞬即逝的当下和永恒没有差别的信念中。”我们必须作出“狄奥尼索斯式的宣言”,“站在狄奥尼索斯式的存在立场”,“在有限的轮回中选择过一种我们愿意不断重复的生活”。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拯救,在恐惧中获得了拯救。
本文标题:【英】彼得·沃森《虚无时代:上帝死后我们如何生活》片段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iybl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