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4第一遍 P238-263
今天终于看完了《好好学习》这本书,完成了第一遍的精读,但现在对该书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首先是时间跨度有点长,再就是对书中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到位,为了更好地掌握该书精髓,我还需要读九遍十遍。
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间,意外等都是小概率时间,但是概率虽小,损失却很惨重。就像飞机失事率相比于汽车、火车等要小的多,但是它的后果一般很惨烈,很多时候是机毁人亡,很难有幸存者。所以,为了避免小概率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需要有应对是措施,那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01、冗于备份--用备份抵御系统发生极端的情况
像实验数据等重要信息除了电脑里有一份,我们还需要将完整内容备份到U盘、硬盘、云盘里。但有时项目周期长、内容多,你是无法实施备份的,但我们可以备份关键的节点。将一个项目拆分为多个节点,找出最关键、影响整个进程的节点进行备份。当然有的软件是可以实行实时更新的,这样也可以给我们减少时间的浪费。其次,解决一个问题,不仅要有plan A,还要有plan B,以防意外的发生。更要有plan Z,有足够的金钱和资源,能帮助我们东山再起。
02、精简--减少风险的决策,提高成功率
如果你知道做一件事风险很大,失败率非常高,那么为了避免失败这个意外,我们最好的决定就是放弃这个计划.在做事之前,一个要整体考虑收益和风险,如果胜算率很低,最好不要去做这件会给你带来伤害和损失的事情,相信聪明人都懂这个道理。
03、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直接改变系统性质
如果你想减少火宅引起的损失,除了买各种消防设备之外,更要买火灾险来抵御火灾引起的损失。如果你不想因为自己生重病花光家庭的继续,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买一份重疾险。。。
危险是未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给自己构建一定的安全空间来缓冲危险带来的伤害,一切都要未雨绸缪。
2018.02.03 第一遍 P193-237
今天收获最大的应该就是收获黄金思维圈这个概念及其运用的方法吧,在学习这个概念之前,我的做事方式大致就是领导吩咐做一件事,那我就去做了,几乎没有思考他为什么让我去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怎么能更好地完成这件事,达成既定的目标?
今天学到这个利器后,我要改变一下做事的先后方式,要先从why开始,在到how ,最后才是具体的执行即what。就以项目筛选入组为例,要确保一定的入组率,我该怎么做?(what)
WHY:为什么要招募受试者?
为了验证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试验的推荐剂量,所以要招募适应症的患者。
HOW: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招到一定数量的受试者?
能使用的方法及遇到的问题:
01、要明确该试验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知道其适应症,及其适应症下的临床表现,常规治疗方法等基础的理论知识。
02、根据掌握的知识到数据库里去筛查
03、研究者推荐,要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跟门诊,确认门诊量及潜在受试者的比例。
04、患者也有自己的病友群,可以依靠他们的力量进行宣传。
05、粗略筛到合适的病人,最主要就是谈知情,掌握相应的技巧,提高签知情的成功率。
what:明确了how,制定相应的计划,就能通过what(筛选受试者)实现目标啦
啦啦啦啦,今天就写这么多,大家晚安~
2018.02.02 第一遍 P169-192
01、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了复利的神奇力量,但还是只有少部分人再坚持做一件未来让自己获益很大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复利前期带来的收益很少,想要达到临界点还需要日复一日地刻意练习,这非常考验意志力。而人脑更是贪图及时行乐,容易被眼前利益诱惑,难以从时间维度去衡量整个的收益。
02、影响复利效果的两大因素是利率和执行次数,利率越高,说明后期收益越大,这个大家都明白。执行次数就是重复次数,重复的次数越多,复利的效果才越好。
03、今天学到了一个理论叫“六度分隔理论”,书上说如果你想认识世界上的一个人,肯定可以通过6个人认识到他。看到这个就想起最近很神奇的一件事,让我觉得这个极有可能实现,但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你得大致了解你想要认识人的基本信息,这样才好传播你想认识这个人的信息。
前两天,秋秋给我寄了明信片,本着相互往来的念头,我也要了她的地址,之前知道她是宁波人,但看到她打出的鄞州区的时候,我瞬间就觉得我可能会通过我同学认识她,因为我同学也是鄞州区。立马就询问她在哪个中学上学,是否认识XXX;我也问询了我同学,问她是否知道秋秋,虽然答案都是否定的,但是在了解秋秋的基本信息后,我同学可以通过她的亲戚朋友找到她并认识她,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不只只涉及5-6人,但是我觉得一定不超过10个人,因为目的性很强,我们也知道该怎么通过已有信息去寻找要找的人。
社群中的小伙伴也许可以来一次“寻亲之旅”,运用六度分隔理论,通过身边的亲戚朋友找到对方,想想都觉得心动、有趣,哈哈。有机会我要试一试,过程肯定妙不可言,人生的精彩就在于此。
04、拓展人脉的关键不在于你参加了多少活动,认识了多少人,这个关键在于你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让自己多他人有帮助;其次,你的价值也需要传播出去让别人知道。就像猫叔说的“让自己变好是一切的关键”,如果你自身足够好,相信你肯定会吸引很多人来主动认识你,链接你。
05、魄力不足,冒险精神欠佳,没有长远的远光......因为这一系列的短板,我知道自己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为0.1%,清晰认识这个概率后,我就果断放弃了创业的念头。通过读书、写作,加入新媒体的大军,我成功的几率可能有20%,而我不断精进自己的写文质量,通过各种平台传播,重复这个动作,相信我成功的几率会越来越大,因为这就是复利的魅力所在。
也正如文章中所说: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投入成功率最大的事情当中,并且避免小概率时间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要长期做正确的、有价值的、成功概率的的事情。
2018.01.30第一遍P144-168
01、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穷人思维”限制住了想象,遇到问题时,只会从当下的得失来考虑问题,脑子里想着我一定要确保现在“安全”,难以留出精力从长远的利益和可能来思考现有的解决方案。缺乏长远的判断、缺少冒险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更是缺少对问题背后的推动因素的整体性深入思考,导致我们工作平平,难以有起色。
0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要尽量弄清楚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遇到重大决定时,尽量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事。能力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不要在超出自己能力圈外做重要的事,因为未知,很多决定可能都是错误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要做的是你专业能达到和承受的事。
03、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要去把握,我们要学会选择和等待,抓住最好的机会。
2018.01.29 第一遍P110-144
今天看书任务是完成了,但是读书笔记没有完成,因为在这过程中和点评组的老铁讨论一些事情,耽搁了。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今天对读的这部分内容触动不大,记住的点或者感兴趣、有收获的点很少,导致动力不足。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读懂,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没有发现过临界知识,更是从内心里觉得自己发现不了,这对我来说太难了。
现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习惯性防卫,没有开启绿灯思维,更是在难事面前容易退缩,还没试就觉得自己不可能???一本好书如果读一遍,其中的知识点你都懂,也许这也不能称其为一本好书。刚读第一遍读不懂收获不大这很正常,要记住你是要把这本书读十遍的人,等到读第五遍你还是没有收获的话真的要从自身找问题了,你确定自己的读书方法正确吗?
这个答案暂时不知道,等我读到第五遍来回答这个问题。夜深了,今天就这样吧,大家晚安!
2018.01.28 第一遍P84-109
最近一直在谈复盘,自己从去年7月份工作以来也断断续续写了工作总结,翻看9月份的日总结,如实记录了事情的经过,对事件的思考以及下次同样事情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自身的感受好像没怎么记录,思考的深度也不够,仅仅是停留在事件本身,没有去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如何深度思考?如何将现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进行关联,如何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等都是我需要去追寻的目标。
此外,记录就是为了更好地回顾,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到现在为止从来都没回顾之前的内容,更不要谈从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自己在记录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今天的这个问题好像在之前也发生过,但具体不记得是哪天了,对自己提出的改进方法也未实施,仅仅停留在了记录。光有记录却不去回顾和总结,不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提出的新假设去指导自己的行动,改进做事的方法,那记录是没有意义的。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定期回顾的意识和行动,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目标,需要将回顾列进我的周计划、月计划和年计划中了。
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尽可能多地增进认知深度?在信息繁杂的今天,花钱买高质量的书籍,花钱省时间都是很好的方法。现在我不会为了省几块钱而浪费时间花在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交通上,也很少将时间浪费在淘宝上,直接到店里说明来意,让店员推荐适合的衣物,整个看起来这样更省时间,满意度也更高。
2018.01.28 第一遍 45-83页
前几天看书只做了思维导图,并未写下自己的感悟,从今天开始争取每天都能写下自己的感悟,有输入更要有输出。
今天看的内容主要是在讲反思的重要性及反思日记的方法和技巧,反思日记也是每日复盘,是猫叔和老铁们经常强调的服个人成长非常有利的方法,最近我也断断续续地在记录每日反思日记。成甲老师说记日记时,最好也把当时的感受、情绪和思考写下来,这样在回顾是,会有更大的触动和启发。
这也可以这么理解:你记录了自己当时的感受、情绪等细节,相当于就是在描述这个场景,当你在回顾时,可以根据描写的内容很快把自己代入当时的场景去感受去思考,这就比干巴巴的结果描述更有画面感,也更有助于我们去分析当时的问题所在,反观现在:自己进步的地方在哪里?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有那些?值得保持的有哪些???
今天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就是:人就像录音机,一按按钮就播放。说的就是在相似场景下,人们会做出相似的动作。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从小到大害怕在路上遇上老师,如果我先看到他,他没看到我的话,我肯定是绕道走,或者尽量拉开距离,眼光注意其他地方,避免眼神的交汇.....
这个场景一直到我读研的时候才改善,因为我觉得这样很没有礼貌,况且不能保证永远在路上都躲得开,这不是一个成熟的人的做事方法。碰到老师就大方打招呼,没什么好害羞或者害怕的,老师也是人,不是其他生物。你也不要怕自己得不到回应,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很和蔼,他们都会有所回应的,即使不回应也没关系,你只要表达出自己的礼貌和敬意就好啦。所以现在,我一般都会比较积极主动去和老师、领导等打招呼,事件下来发现他们也很热情回应我,对我的整体印象也不错。
遇到问题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反思,思考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千万不要依赖“跳跃性”思维控制,因为很多情况下不经理性思考的行动都是不成熟有偏差的,不主动思考并调整行动方向,我们的认知和能力就只能停在原地,难以提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