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是什么意思?
哲人:之所以感到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向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1 自卑产生于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是对“更好”和优越感的渴望
“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阿德勒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我们去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其实通常有着一种对立的或者对抗的关系,一种控制和服从的权利斗争,总是会陷于评判和被评判、对与错等对治当中。
在亲子关系当中,也是如此,这会影响到一个孩子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中重复呈现从中习得的模式。当我们一直在服从的关系里成长起来,我们对控制的愿望就会特别的强烈。如果从精神动力学来理解的话,就是我们与攻击者互相认同。当我们觉得我们作为一个顺从者,或者作为服从者而很难受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渴望拥有权力。
比如,一位女士有着反复检视服装的强迫症状,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朋友和特别的爱好,也没有她想去追求的一些目标,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在家做全职太太多年,孩子大了,跟丈夫的关系也比较疏离。在咨询师的启发下,她看到自己的空虚和孤独,仿佛只有这个强迫的症状陪伴着她,让她好受一些。
这一刻,她难过地发现自己是一个自卑的人,她所做的反复检视源于对别人对她的看法和评判的在意。在跟别人的比较和权力斗争中间,人们会有一种自卑的体验,觉得自己不够好,要去追求一个“更好”的自己,也就是追求一种优越感。这就形成了一种自卑情结,在阿德勒的另一本书《自卑与超越》,有一个详尽的解释。
首先,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继而有了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2 面对和回避人际关系体现了不同世界观,自卑情结阻碍了合作共同体的建立
阿德勒强调,“自卑情结”不同于“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对优越感的普遍欲求,自卑情结则是用自卑感当借口逃避。
所以阿德勒他曾经说,你建立人际关系的模式,或者你回避人际关系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与他人的关系中间受伤,而不是你想去建立你的一个人际关系。那么你会发现我们在很多的时候,如果我们觉得自己不太好,我们往往会回避人际关系。因为在这里,我们会把周遭的人都看成是可能会对我们有些不利的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界观。
当人们陷于控制与服从的竞争和对立关系当中的时候,往往给我们带来内在和关系当中的很多冲突。但是当我们把人际关系看成是一个合作的伙伴,直接影响了我们对待这个世界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方式和行为模式。
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
你由于太惧怕人际关系所以才会变得讨厌自己,你是在通过自我厌弃来逃避人际关系。
3 人生的两大目标与三大课题
阿德勒从行为和心理方面提出了两个维度的目标,跟我之前在反思马斯洛需求层次中将个体自尊与关系的需求混在一起来区分高低,主张从“自我”和“社会性”两个维度来区分需求层次是一致的,所以看到这段,我会觉得非常清晰: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两点。而且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伙伴”这两种意识。
如何实现这两方面目标呢?阿德勒提出是通过“直面”“人生课题”来做到的。阿德勒将人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人们拒绝或者回避这些课题,往往就是为了回避这些课题涉及的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中自己的被否定。比如讨厌工作往往是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被批评、指责,被贴上“没有能力”、“不适合这个工作”之类的无能标签,讨厌由此带来的自尊受损。
4 爱的课题包括伴侣关系和亲子关系
人们在人际关系当中体验不好往往采取回避。或者说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想去改变对方,然后再去建立一个比较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就永远要想着去改变对方,而不是改变自己。在阿德勒所说的“爱的主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密关系”中,尤其容易出现这样的倾向。阿德勒主张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
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必须有所改变。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是等别人发生改变,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爱的课题”是最难的课题。在婚恋关系里面,阿德勒提出“浪漫的红线”,当我们跟伴侣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力斗争,往往就会去把这个浪漫的红线剪断,因为剪刀就在我们这里。
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另一方面,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但是阿德勒提到在亲子关系里,因为血缘里边代表着一种责任,代表着一种义务,代表着基因的传递。所以在这个里边的话,它就像一条铁链,你很难剪断它。以至于,我们在亲子关系里的冲突,就更加严重。
阿德勒他讲到,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权利斗争会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他说,一个孩子如果说要跟父母之间产生一种权力斗争的话,他会呈现出四种症状:
竞争:谁有话语权,谁可以追求自由。争着表达和主张自己。
对抗:不给对方表达的机会或拒绝对方的主张,形成对抗。这种对抗,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叛逆。叛逆的基础就是服从和控制的关系模式,它可能以拒绝、反抗、沉默、拖延等等冉方式表现出来
复仇:当弱小的一方(往往是孩子)失败了,就会形成愤怒和痛苦,会形成复仇——你要我做的事情我偏不做,你不让我做的事情我偏做。厌学、差的学业表现等等。
放弃:复仇失败以后,没有得到父母跟他之间关系的一种改善,或者说他还是在这个竞争中间,他没有任何的权利,他就会用如你所愿的方式来毁灭自己。孩子往往就直接放弃,也就是说我用我的失败,来证明你的失败。
5 要有勇气面对冲突和被否定、被讨厌,建立真实和合作的人际关系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边,讨论了很多亲子关系,也是很多人会碰到的亲子关系当中的冲突。当你发现要坚持确认“我是对的”,这一刻已经步入了一个权力斗争,话语权的争夺。这一切就是一种权力的斗争,破坏了我们人际关系中合作共同体的原则。
我们之所以会回避人际关系,实际上是实现一个自己的谎言,就是我永远是对的,害怕当“我是错的”的时候被批评、被指责。但是“我是对的”往往难以被检验,只有回避了跟人的对治和冲突,我们就可以坚持这个信念。
针对这个普遍的谎言,阿德勒提出了要有“勇气”去面对“被讨厌”,也就是说,你需要有勇气去检验,并尝试。当我们可以去尝试的一刻,有一些制约我们的东西也就不在了。也就当我们允许自己可能有一些失误,或者说犯错的时候,我们才敢勇于去尝试。因此这种勇气才能够促使你有现实检验,去放弃和击碎一些人生谎言(即各种逃避的借口)。
无论多么困难的关系都不可以选择逃避,必须勇敢去面对。即使最终发展成用剪刀剪断,也要首先选择面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