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小茶馆
一杯香茗,几个知己,一段历史,几度回忆!
13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春秋时期,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这离不开管仲的辅助。管仲的发迹与老朋友鲍叔牙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管仲去世前,齐桓公问他鲍叔牙是否可接他的班,管仲却一口否决了,他推荐了隰朋。
因而很多人骂管仲忘恩负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听我慢慢道来。
管仲和鲍叔牙是发小,管仲家里比较贫穷,鲍叔牙经常接济他。
长大以后,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经常拿大头儿,有人对鲍叔牙说,管仲这人财迷心窍。
鲍叔牙替管仲辩解说:“他家里穷,人口又多,多分点情有可原。”
后来,两个一起参军,在冲锋陷阵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他的怯懦让很多人耻笑。
鲍叔牙听说了,走出来给管仲打抱不平,说:“你们知道什么?管仲不是怕死的人,他家里有八十岁的老母亲,他要有个三长两短,他母亲怎么办?”
再后来,管仲当了小官,但因为办事不力,几次被罢官。有人说,管仲是个酒囊饭袋,没有真才实学。
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打圆场说:“他有旷世之才,只是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已。”
鲍叔牙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呵护着管仲这个小弟。
再后来,两人分道扬镳,鲍叔牙成了公子小白的手下,而管仲成了公子纠的部下。
齐襄公时,国内政局动荡,鲍叔牙和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国,管仲和公子纠逃到了鲁国。
公孙无知杀齐襄公,齐国出现了权力真空。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听到消息后,连夜回国,都要抢先一步成为齐国国君。
管仲为了阻止小白,在回国途中埋伏下来。
当小白一行人出现的时候,管仲弯弓搭箭向小白射去。小白应声而倒。
管仲对公子纠说:“公子大可放心,小白已死于我的箭下,咱们可以高枕无忧了。”
公子纠听说小白已死,放下心来,也不着急回国了,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
然而当他们到达齐国的时候,却惊闻小白已经当了国君。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管仲射中小白不假,却只是射中了小白衣带勾,小白顺势倒地,骗过管仲,因而先期回国成了国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公子纠逃回鲁国。齐桓公对鲁国国君说:“纠是我的弟弟,我不忍杀他,请你们替我杀了他,管仲和我有一箭之仇,请把他送给我。不然我就发兵攻打你们。”
鲁国害怕齐国,只好照办。管仲成了齐桓公的阶下囚。齐桓公恨管仲射杀自己,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
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我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劝说,不计前嫌赦免了管仲的死罪。
鲍叔牙又提出要把国相之位让给管仲。齐桓公也一口答应。
管仲成为齐国的国相,他对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对外提出“尊王攘夷”。齐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44年,管仲病重,齐桓公问他谁可以代他为相,他提了几个人,管仲都一一否决了。
他说:“易牙杀掉孩子满足你的欲望,没有人性。开方疏远自己的亲人,来接近你,不合人情。竖刁割自己的肉给你充饥,不合常理。这些人都不行。”
齐桓公又说:“鲍叔牙可以胜任吗?”
管仲思考片刻摇头说:“鲍叔牙也不行。”
管仲向齐桓公推荐了隰朋。然而齐桓公并没有听从管仲的劝告,他任用易牙开方和竖刁,为自己的惨死埋下了隐患。
要知道,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当初要不是鲍叔牙把国相之位让给管仲,他又如何能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呢?
因此,人们都骂管仲是忘恩负义之徒。
其实大家误会了管仲。作为好朋友,没有人比管仲更了解鲍叔牙。
作为一个国家的国相,必须有博大的胸怀,既能广纳贤才,也能藏污纳垢。
而鲍叔牙却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的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这样的人如果当了国相,势必会得罪很多人,最后给自己埋下杀身之祸。
正是基于此,管仲才不主张任用鲍叔牙为相。他是真心为老朋友着想,而并非忘恩负义。
水如天说:鲁迅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管鲍之交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友谊的典范。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又有几个人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