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巧在辅导孩子的语文时,也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就是《慈母情深》。
文章的大意是:作者从小喜欢一本书,想得整天都失魂落魄似的。
但家里很贫困,母亲在一个环境很恶劣的地方做裁缝,收入微薄。
但自己实在按耐不住对这本书的渴望,于是冒着被责怪的风险,找到母亲上班的地方,想要点钱把书买下来。
面对母亲同事的责备,作者十分犹豫自己是否真的忍心,让母亲掏钱给自己去买这本书。
但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了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递给了作者。
母亲很高兴的回答了这个同事:孩子挺爱看书的,我当妈的高兴呀!
作者看到母亲说完,立刻坐了下来,弯曲了背,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的状态。
作者看到,母亲瘦弱的身躯忙碌着为家庭、为自己,提供吃、穿、上学之用度,忍不住心酸。
作者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并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高兴之余,又责备他,为什么给他买罐头?
还说如果你不是说去买书,妈才不会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被母亲“数落”了一顿后,母亲又给他凑足了一元五角钱,把那本作者喜欢的书买了下来。
看完这篇文章,我很是震惊,这好像就是在写我初中时的经历。
我的母亲退休之前一直做缝纫,在家乡的服装厂、羽绒厂都干过。
我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一个邮局、一个新华书店,还有母亲当时所在的服装厂。
放学的途中,第一个必去的地方,就是邮局大门旁,对外的报纸阅览橱窗。
看完相应的一些时事,政治,体育新闻,还有一些百科知识之外,就直奔下一个目的地新华书店。
在新华书店也要去浏览一下自己特别喜欢的历史书籍,包括相应的连环画,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隋唐演义》、《水浒传》等等。
遇见了,便忍不住会到母亲所在的服装厂,去讨要一两角钱,去买自己看上的连环画……
家里当时有老人要赡养,还有我三兄妹要抚养、读书,经济条件也是拮据得很。
但在我的印象里,如果说是买书,母亲从来没有拒绝过我。
这也许就是现在的我,还喜欢看书、伏案爬格的由来。
这也许就是我,迄今,把母亲看成是我生活中,可以寄托的精神支柱和一盏明灯的原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