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睡午觉的习惯,是养出来。
而我,是被逼出来的。
网络上,这“专家”,那“博士”红口白牙叨逼叨,说睡午觉习惯,只有中国人才有。
真的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
如果他们拿出来可让人信服的证据,也行。
至少,他们是用哪只眼睛,看到了除国人之外的某个国家,长着什么颜色皮肤的多少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也算可信。
连起码的数据支撑都没有,作为“专家”、“博士”,你口口声声中的所谓“结论”,其可信度能有多少呢?
这个问号,必须要打。
你不打,他不打,任由有些人,戴着“博士”和“学者”帽子,信口开河,久而久之,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午睡与人,可能会有差异。毕竟,人员过百,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
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并不简单。
但是,如果硬要说与“人种”也有差异,未免有点牵强。可信度不高。
回到正题。
在渤海湾龙王庙的那个大院儿里,与“亚洲长廊”共同生活了四年的所有人,要完成的改变,让人刻骨铭心。
首当其冲的就是,重新构建我们这200个人,生活起居的基础模式。
这种模式,一点儿都不柔和,也没有因为任何个人的喜好,去擅自选择的余地。
以“号”为令的时候,墙上的钟,腕上的表,还有头顶上太阳的走位,都显得有些多余。
起床,出操,早餐,上午操课,午餐,午睡,下午操课……一直到晚上九点钟,分秒不差地钻进被窝。
每段号音儿,都有它们特殊的意思。
十七八岁走进这个大院儿的时候,也听不太懂或长或短,忽高忽低的声音,以及被那个法国小个子拿破仑称之为“战争之魂”的旋律,都有几个意思。
但是,听着听着,也就习惯了。
所谓习惯,就是遵循着号音儿,不走样儿的服从。
走进这个大院之前,的确没有睡过午觉。
更准确的说法是,听都没听说过“午觉”这个词儿。
午休的号音儿一响,所有人都必须规规矩矩地打开自己早晨费了好大力气,才叠好的草绿色方块被子。
安安静静地闭上眼睛。
不困!不困也得上床卧倒。这是一件没得商量的事情。
要知道,一个个行走的荷尔蒙,在从来都没有睡过午觉的情况下,生生地被号音儿,按倒在床上,并不容易。
从刚开始心底一直憋着的万般抵触,到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距离并不遥远。
只差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之前,学员队里的120个学员,齐刷刷地列好队伍,依次点过名儿之后,队长嘴里的那句表扬或者批评。
那个时候,没有闲人,更没那闲功夫,只为睡个午觉,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而带着十万个“为什么”,去刨根问底。
不过,几十年过后,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人的健康,的的确确是有益无害。
至于,那些外国人睡不睡午觉?中国人有睡午觉的习惯,有哪些“理论”依据?
还是就不能任由那些闲得“蛋疼”的所谓“专业人士”,去随意发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