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逆龄生长并不是天方夜谭

逆龄生长并不是天方夜谭

作者: 春江水85 | 来源:发表于2023-05-18 14:37 被阅读0次

    《逆龄生长》的作者埃伦·兰格是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同时也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90%以上的60岁老人的大脑活跃度与20岁的年轻人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老年人在记忆力、推理能力、信息加工速度等认知能力方面并不比年轻人差 。

    1  “逆龄生长”是可能的吗?

    “逆时针研究”实验中,16位老人在一周的时间里,仅仅通过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年轻,他们的身体就真的做出了相应的配合。“逆龄生长”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要做到“逆龄生长”,有两个关键点。

    1)打破惯性思维,变老并不一定意味着衰退。

    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衰退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尝试着做一些改变,就会有改善的可能性。

    2)调整心理,让心理处在一种十分健康的状态

    首先,对生活拥有掌控感。

    在“老年”阶段,掌控感对一个人来说格外重要,这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还影响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掌控个人生活的力量如果丧失了,人也就真的进入了老年。

    在养老院里,享有选择权,对自己生活有掌控感的老人不但更快乐、更主动、更警觉,而且死亡率也更低 。

    其次,怀旧的积极作用

    怀旧于老年人而言,不单单是为了缅怀过去,更多关注的是记忆中积极的方面,获得的也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为了在过去的美丽或缺憾中寻找前进的动力,激励自己更好地立足当下,坚定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第三,周围人和环境的积极的暗示作用

    暗示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它们就像一个个启动开关,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在我们觉察不到的情况下,我们的身心健康随着这些暗示在不断地变化。

    小结

    其实变老并不一定意味着衰退,也不意味着没有控制和改善的可能,很多时候限制我们的可能不是身体本身,而是我们对身体的看法,人们完全可以打破年龄和衰老的惯性印象,通过心理调整,让心理处在一种十分健康的状态,多给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获得更多的掌控感,那么身体也会相应地得到改善,发生“逆时针”的变化。

    2 确定的诊断标签让我们更健康了吗?

    1)不确定的好处

    有关健康的不确定性有很多好处,能给人们创造更多选择的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

    2)确定的坏处

    追求确定性其实是一种可怕的心态,因为当一切都确定的时候,我们就看不到世界的可能性了。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都特别着急地想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我们或是上网搜索,或是挂专家号,其实都是希望得到关于症状的权威信息,希望医生的诊断可以成为自己的健康处方。然而在寻医问诊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在形式上,而不是内容上。

    医生只要做出了诊断的动作,就能让病人乖乖地听从“命令”,老老实实地遵医嘱,我们不太去关注诊断内容的依据是什么,它到底符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

    但诊断工具是不完美的,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实际情况中总会存在个体差异,因此用一个确定性的诊断标签把一个人的身份、状况、体验或者潜力全部概括,是极具误导性的。不仅误导我们自己,也会误导专业医生。

    诊断标签很容易让人们踏上“假设—证实”的信息搜集之路,驱使人们寻找支持诊断标签的证据。

    3)如何对待疾病呢?——保持觉知。简单来说,就是有意识地、适度地关注我们身体的变化 。

    要关注健康的不确定性,不要把诊断视为答案,而应将其视为向导,引导我们进一步追问其他问题的起点,保持觉知,关注变化,不要成为病症的俘虏。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保持对身体状况的觉知,每几个小时就记下身体体验到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况。有研究发现,保持有觉知地写作可以缓解压力、增强免疫系统、降低血压、增强心理幸福感等等,从多方面改善健康状况 。

    当然,除了自己保持觉知以外,我们还可以协助家人、朋友保持觉知,观察他们身体的细微变化。这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体验,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在意、被重视,从而也就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医学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探索,有着自身的不确定性,并不是绝对真理。

    如果要问某种疾病的一般情况,肯定要询问医生的建议,医生肯定比我们懂得多。但当涉及每个人病情的独特之处时,只有病人最清楚自己有哪些感受和想法,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医生的观点和我们对自己的了解结合起来,在医生为我们诊断的时候,我们不该被动地等着医生问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有助于诊断的问题,而是应该主动提供在我们看来与自身感受有关的重要信息,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健康决策中。

    总结

    通过“可能性心理学”理论,我们不再追求确定的世界,不再盲目相信医学诊断和专家意见。通过转换思维模式,培养并保持觉知,细心觉察周围的变化,身边人的变化,自己身体的变化,让自己更乐观、更豁达、更健康。

    我们的身体只有自己最了解,时刻保持觉知,做到“向内看”:病症的出现实际上是身体向我们发出了警告。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觉察,细心观察我们身体和情绪上的变化,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让自己成为病症的俘虏,相信病症永远不是稳定存在的。运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情绪和行为,拥抱不一样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逆龄生长并不是天方夜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nw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