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校的第二个表现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更自由的成长空间。我们对空间的理解往往是那些大楼、基础设施,觉得这是经费和土地决定。
花钱容易啊,资金充裕的话,那就盖呗:室内场馆、大图书馆、剧院活动中心。但事实是这些都是光鲜的外表和外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要有内在的制度,要有一套完整的基础理念。
有一个例子。说有那么所国际学校,董事会成员几乎都是在校学生家长。董事会做的决定,经常让校长头疼不已。比如:任何家长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来学校,可以到任何一间教室推门就进,听听老师在讲些什么。然后,家长可以跑到校长那儿去提意见,要求马上落实,虽然他们的意见都是互相冲突的。
另外,董事会该管的不管,迟迟不批准一个对学校来说很重要的建筑:艺术馆。原因我们能猜出来:艺术馆要建好几年,他们家的孩子是在校生,赶不上了。
我们知道,审美能力、艺术感悟能滋养人的一生。
国外名门望族的子弟,往往不是学商业、学法律,那是可以交给专业人士打理的,他们会去学艺术、学哲学,因为那是幸福的来源,不是光有钱就能买到的。
这些内在的东西,青春期不培养,以后就没机会了。一所好学校的决策,不能只对应当下诉求,而且要考虑长远发展,考虑学生的成长。十一学校不仅有艺术馆,还有小剧场,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教室,甚至有让我想不到的专业录音棚。
李校长讲过一件事:有个女生,在高二之前一直拒绝艺术,觉得自己没有天分。但学校规定每个学生都要修戏剧课,因为戏剧的作用不只在审美,而且能塑造完整的人格,人在当众表演中,会发现和表达自我。
这个女生一开始只是无奈地选了演话剧《雷雨》的一个角色。谁知道,当她真的登上舞台时,一切都变了。她从此爱上了戏剧。“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经历,我的灵魂是为镁光灯而存在的。”
一个17岁的孩子唤醒了艺术细胞,她未来的人生,会因此更加精彩。我后来知道,从那间中学录音棚里,走出过专业的录音师和优秀的音乐人。当年,学校也鼓励他们成天泡在里面,发展自己的天性。这座学校的每个空间,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教育思想。
我们从小听惯了一句话,“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就是要求学生在学校的任何场合都守纪律,是吧?
而李校长反思:学生在老师看不到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样?根本原因在于学校的过度管理,要求学生不犯错、不出事儿,这种压力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当学生习惯装假以后,学校连他们的真实面貌都弄不清楚,还怎么开展教育呢?
在十一学校里,我看到了很多当时看不懂的空间,比如阳光最好的教学楼前厅,被设计得像环形剧场,装了很多座位,没课的学生们就在那里做各自的事情。校园的花园里还有一个木头房子,里面的学生正在摆摊做生意。
传统校园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空间都有明确功能,这也是过度管理的表现。学生需要能挥洒自我、暴露自我的公共空间,他们可以在那里完成自选动作,也包括犯错误。
愿每一个学校都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更自由的成长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