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了给自己“充电”
说到“充电”你会想到什么?数据线,手机,充电宝,还有万能充。‘万能充’90后大部分都知道的东西,那个曾经没有什么手机电池是他充不了的神器,不知道什么时候手机进入了一体机时代,曾经的王者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今天所要说的是给自己“充电”,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佳的“充电”时间基本都是在学生时代,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等,当我们步入社会之后,通过学历,笔试,面试,以及所谓的关系参加工作,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通过25岁以前的知识思维方式去过剩下的时间,而且这种现实比例是很大的。前段时间有个新闻:母亲陪儿子考研究生,结果是母亲考上了,儿子没考上,事实证明在知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一个人月入10万,另一个人月入1万,他们两个的真实收入差距是10倍么?其实不是,双方的真实差距可能是100倍,甚至更多。以上海为例,如果租房2500,吃饭3000,各种电话费、电影、交通、服装又是3000,一个人每月只能剩下1500(可能还剩不下)。这才是一个人的真实收入。而月入10万的那个人,如果生活水平提升三倍,也不过就是25500,还能剩 74500。注意,这个时候两个人的真实收入差距,就已经50倍了。但现实往往更残酷,月入10万的人很快就可以买房,一方面能省下房租成本,另一方面房产也可以增值。如果收入条件不变,10年后那个月入10万的人可能已经资产千万了,而那个月入1万的人可能依然一无所有。
现实很残酷,月薪1万的以为可以通过时间追上月薪十万的人,但是月薪十万的人,可能早就是奔百万去了,差距更大了。
这就是马太效应,指的是一种极端两极化的现象。就像有钱的人越有钱,贫穷的人越贫穷;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很多事情都是按照这个趋势在发展。
认清自己的不足于缺点,敢于去挑战突破,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武装自己,扩展自我的生存能力。
2019年7月2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