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在夜间睡觉都会出一身汗多汗,宝妈就有点着急,是不是宝宝生病了。宝宝夜间出汗多汗一般有两种情况,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大部分的夜汗都是正常的现象。那么,多汗|宝宝夜间出汗是怎么了
宝宝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出夜汗多汗,是因为宝宝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大。宝宝在白天也经常有很大的运动量,运动当时并不能及时将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在孩子休息下来后,聚集在体内还没散发热量此时就以出汗多汗的形式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来;同时,小儿植物神经发育不健全,在入睡时,主管汗腺的交感神经会因失去大脑的控制而一时兴奋,出现多汗现象,这完全是正常的。在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完全后,出汗多汗现象会逐渐消失。
另外宝宝睡前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多汗,夜间睡眠时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导致夜间出汗多汗。生理性只是单纯少量出汗多汗,而无其他症状,大部分宝宝的多汗出汗都属于生理性的,一般无需治疗,只需要调整生活,宝宝的出汗症状即可消失。
但是也有一部分宝宝夜间出汗并非生理性的而是病理性的。如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常为通宵多汗,醒后即汗止;或者一些宝宝在晚上睡后多汗出汗,深睡以后多汗汗液逐渐减少,常伴有夜间睡眠不安,惊啼,枕秃等。对有这些情况的宝宝而且兼有其他症状的宝宝,应及时就医,针对病因,综合治疗。
小儿多汗大部分情况是生理性的,只有少数情况是病理性的。病理性多汗,是指小儿由于患有已知或潜在的疾病而引起的出汗,多表现为安静和睡眠等情况下多汗。
要理解病理性多汗的病因,需先理解人体出汗的机制。出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通过出汗可以调节体温并影响水盐代谢。
怎么区分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睡觉多汗,有生理性病因(如环境温度、衣被过多或睡前饮奶导致餐后产热),也有病理性病因(如结核病等)
(一)首先看【年龄】
不同年龄,多汗病因有所差异。如婴幼儿多汗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排除结核病、甲亢、风湿热和寄生虫感染。
(二)其次看【部位】
感染性疾病、风湿热、低血糖症、甲亢等所致的出汗多为全身性;单侧多汗应注意对侧脑肿瘤、脑出血、脑炎等颅内病变;下半身多汗或一个肢体多汗常为横断性脊髓灰质炎等;手足掌心多汗,可能为体质性;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或正常小儿。
有些小儿,全身出汗较正常人多,冬天进食时头面部明显多汗,特别是鼻尖可见“汗珠”,有的手足心出汗多,紧张或书写时可见手掌多汗,但无任何其他症状,检查排除有关疾病者则为体质性,可能有家族倾向。
(三)再次看【时间】
我们人体很多生理或病理活动都有一定节律性,如很多激素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不同时间多汗的病因可能不同,如晚上入睡后多汗,深睡后汗逐渐减少,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如果清醒或白天的时候出汗不多,下午或睡眠中多汗,通宵多汗(night sweat),多见于结核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果空腹时多汗,应注意低血糖引起的多汗;进食时多汗,多为生理性或体质性。
(四)进而看【伴随症状】
多汗伴有枕秃、肋骨外翻、O形腿、方颅等骨骼改变,考虑佝偻病;多汗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慢性咳嗽者,应怀疑结核病或其他消耗性疾病;多汗伴有骨关节游走性肿痛和心率增快者,注意风湿热;多汗伴突眼、脾气暴躁、消瘦、兴奋者,应注意甲亢可能。
多汗怎么治疗?
龙牡壮骨颗粒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针对儿童肺脾肾虚,多汗,气血精亏的病因病机,采用益气固表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健脾益气经典名方“四君子汤”、补肾壮骨经典名方“龙骨汤”进行加减而得,可强筋壮骨,和胃健脾,添加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维生素D2 等,共同发挥增强小儿免疫功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促进钙吸收,对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症有治疗作用。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马融认为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多汗“小儿汗证”疗效比虚汗停更好。一项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开展的9家试验单位参与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共纳入240例汗证患儿,试验组采用龙牡壮骨颗粒加维生素D滴剂模拟剂,对照组采用龙牡壮骨颗粒模拟剂加维生素D滴剂,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即龙牡壮骨颗粒组总有效率为86.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对气色差、睡不安稳、多汗、神情烦躁等等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小儿多汗多为生理性,注意去除外因。而对于病理性多汗,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因,然后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此外,如果流汗较多,应注意加强护理,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皱褶部位干燥,避免感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