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来北京的第86天,已经习惯睡前把被子铺在地上,早上卷好再放进柜子。
如果说两年前离开北京是为了拓宽我的眼界,那么现在,如我所愿,发际线宽了不少。
09年的夏天,高考失利,呸~失什么利,压根没出力!一纸车票,被老妈轰到北京,不是不愿意上学么,打工去吧。
得了,既来之则安之,也省的您看我碍眼,我嫌您唠叨。就这样,十七岁的小屁孩儿提着墩布,在几百平米的餐厅撅着屁股狂干,苦是苦了点,好在耳根清静。白天,上班拖地、擦桌子,晚上听大爷们呼哈~哼~
除了餐厅几个点餐服务员,其余都是大妈、大爷。干活偷瞄她们算是一大乐趣。来吃饭的客人都问我是不是大学生体验生活来着,我闭口不言,心想您抬举我了。
一段时间过去,手上起了茧子,脚下磨得全是泡。一星期休息一天,日子没个头。
“妈,我不干了,我要好好学习... ...”
回炉加铸,大学造了4年,14年再次踏上北京。和大多数人一样,自信满满的走进5A级写字楼。看这巍峨耸立,心想,这地儿才适合朕开疆扩土。
临进电梯还缕缕领带,正了正身子。而后下电梯,正好赶上公司全员开会,百来号人齐声“好,很好,非常好。”吓得我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台上人神采飞扬,开始演讲,举手投足都那么有感染力。我也瞬间被带了进去,幻想在一片沙场,敌人全被消灭,我提刀而立,为之四顾,踌躇满志,大喊一声:“还有谁?”。
甭管面试时表现的有多菜,但是,赶上公司储备人才,批量招收大学生,所以也就留了下来。我的职业生涯也就此开始。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北京,你会说啥?
人多?拥堵?霾都?成?得了您嘞... ...
我说都不对,是“挤”!
可能因为人多,尤其是乘地铁。不信您七八点钟去西直门来一次,让你验一下“浮空”。
地铁门一开,也顺便让您见识一下什么叫“蜂拥”。
… …
时间一长,有些人乘地铁乘出了门道,于是就有了《北京地铁生存手册》《北京地铁挤车秘籍》《挤地铁不能不知道得事》... ...
内容其实都差不多,比如;
“等地铁排队不要光想着去排人少那支,要挑选最有战斗力那支。”
“要和站台维持秩序得老大爷搞好关系,关键时刻他会在挤车时祝你一臂之力。”
“在西直门换乘得各位要做好长途急行军得准备,走死你... ...”
“约朋友见面一定要避开西直门和公主坟这两站,否则后果自负。”... ...
真佩服这些地铁侠们的思维脑洞,不过,作为地铁党一族,本人也有自己的秘籍,那就是“早起晚归!”当时作为公司公认的积极分子、明日之星,自然是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所以挤地铁也跟我也不搭嘎。
当时还有个词叫“加塞”,这是我最反感的;比如在超市买东西,大妈阿姨们会把这个词发挥的淋漓尽致,买水果、蔬菜得排队过秤,其实人没几个人,等也就一两分钟,可是有的阿姨就不愿意等,眼瞅着就要到我了,我刚想把手里的水果放上去,阿姨人一拱,我就到边上了,然后阿姨顺手就把水果放秤上了,完了还回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得... ...你胖你先过。
当然,我在地铁超市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公司加班,毕竟是要成为CEO的男人。
.... ...
如果说两年前我还是个有志青年,那么现在,应该是未老先衰吧!
我很佩服我自己在一个地方一待半个月,竟然没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对一些东西失去了激情,半月前还爱不释手,洗澡都舍不得摘的手表,现在在壁橱上一躺好几天。连惦记好久的电影看后也觉得索然无味,相机似乎也蒙了灰,画具也不知道被压到了哪里。
北京白天的人们好像都很急,因为二环上的车子从来都是呼啸而过,就像弄里人家上空的飞机嗡嗡飞过,好吵。
可是现在,世界好像突然安静了下来,不再有二环车子的声音,也听不到飞机的嗡嗡声。
好像有冷凝水的声音,你听:嘀嗒...嘀嗒...嘀嗒...
窗台的绿萝,最长的那根长了两只脚,放肆的伸展,似要伸到我面前质问我为什么对她不闻不问。
最烦的可能就是北京的太阳了,太粘人,眼瞅着他就是不下去,好不容易天黑了,可是感觉才刚闭眼他又来了。
... ...
很是感恩身边的贵人,总是在我想偷懒的时候鞭策我,让我前进... ...
我是粥粥,一个喜欢画画时不时来点推文的文艺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