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纷扰,我就可以尽情地享受我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了。
是的,儿子放假随他爸爸云游去了,我不用再围着儿子天天转了,不用每天想着给他做什么吃的,每天放学回家的各种督促,各种检查,各种争论不休,讨价还价。
一个月,一个月家里可以保持高度整洁,一个月,家里可以保持绝对安静。一个月,我只属于我自己,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想读书读书,想上网上网。心里充满了期待。
儿子走了之后,首先,我不再做饭了,开始了蹭吃蹭喝的流浪生活。
不起炊烟的家,冷冷清清。没有油烟机的声音,没有电视机的声音,没有人的声音。房子还在,家俱还在,花草还在,锅碗瓢勺也还都在,却感觉少了家的味道。
一个人的家,清静了许多,也寂寞了许多。
最初几天还能忍互不干扰。后来就不行了,每次打视频都强烈要求把视频对着儿子,近一点再近一点,看个子有没有长高,脸上有没有长痘,问,吃的可好?睡的可好?玩的可好?一幅婆婆妈妈的样子。不厌其烦地追问“儿子,有没有想我?”儿子说,老妈,我想你了,最想吃你做的饭,看着他晃来晃去的笑脸,竟矫情地湿了眼框。老公说我真没出息,天天在家气我,才走了几天就这般想念。
是呀,一个人的家似乎跟我想象的不大一样。
开学前夕,儿子和他爸爸集体回来了,下班回到家里。没进门就闻到了烟火气。家里的电视哇哇哇哇的响着,儿子和老公高一声低一声地讨论着。进到屋里,沙发上原来放的规规整整的抱枕松松垮跨地凌乱着,拖鞋东一只西一只,儿子赤着脚,带着耳机这屋跑那屋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厨房里油烟机隆隆地响着,老公拿着铲子满头大汗地在炒菜,餐桌上已经摆了两个精致的小菜,软香的粥冒着热气。
突然,感觉好温暖。整个房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整个家都充满了生机!
当你习惯了这种烟火气的时候,并不会有任何感觉,因为每天都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有时候甚或感觉嘈杂。希望,能清静清静,真的给了我一个月之后,我发现我还是爱这种嘈杂的烟火气。那种回到家里冷锅冷灶倒头便睡的感觉,偶尔为之可以,家的常态还是这样的好,细碎的烟火气,浓浓的小生机。
一家人围坐一起,炒几个小菜,喝几口小酒,或者邀来两三朋友,在温暖的灯光里闲扯,从国家大事到身边琐事,尽兴地聊着。
突然想到小时候,在我们农村,晚上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端了饭碗出去吃,街坊邻居坐在门口大树下的大石头上,边吃边侃,吃完饭,饭碗边上一放接着侃,你一句他一句,东一句西一句,俗称饭市。就着清风,就着明月,就着浓浓的饭香,感觉就是贴在生活里的舒服与惬意。那是亲切恬淡的烟火气息。吃饭有着隆重的仪式感,那时候,虽然茶饭粗淡,却是很享受那种感觉。那是一个村子的烟火气,普普通通的日子,就是这样一日日随着缕缕炊烟升起,飘散……
我平时晚饭是不吃的,可是他们回来之后,我喜欢坐在那里和他们一起吃饭。听他们讲各种各样的趣事。吃完饭,看新闻联播。
儿子趴在沙发上吐槽,新闻联播前十分钟是什么什么,中间十分钟是什么什么,满脸戏谑的表情,我突然就很生气,扭头大声地问他,“儿子,你有完整地看完过一次新闻联播吗?你没有!所以你跟本没有发言权,所以不要拿网上的一些段子来说事儿。”儿子显然被我严肃的质问吓到了。不吭声了。我不喜欢我的孩子,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新闻联播存在几十年了,他之所以继续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在家里就是这般的自由自在,可以和风细雨,也可以暴风骤雨,尽情地挥洒情绪,释放压力。
一家人,是一个温暖的整体。
家,就是这样。琐碎的烟火牵扯着彼此的爱。在吃饭,看电视,争论,这些集体项目中不自觉地相互温暖着。吸一吸鼻子,闻到香的甜的酸的苦的,那种馨香的烟火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