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姐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住高档社区,儿女双全,在公司任职中层管理拿着高薪,在家里有个爱她爱到骨头里、对她言听计从的老公。
一个女子所能向往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婷姐全部具备了。
然而,婷姐不开心。
婷姐给我打电话,说看不到未来生活的希望,尽管所有人都认为她过的很好,但就是因为父亲,让她现在痛不欲生。
婷姐的父母,是很传统的中国农村家庭的缩影,重男轻女,男主外女主内。
婷姐的妈妈虽然不识字,做家务却是能手,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做,性格开朗大方,笑声敞亮爽快,喜欢跳广场舞,是村里广场舞队的支柱成员;
婷姐的父亲开了一家家具加工厂,是县里上排行榜的纳税大户,时不时的会出现在电视上。
婷姐刚出生那会,正好是家具厂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都在工厂工作,一两个月才回来一次,婷姐是由奶奶抚养长大的。
婷姐说她的童年就是一片空白,别的孩子有父母可以撒娇,她见父母都觉得很陌生,连喊爸爸妈妈都觉得别扭。
婷姐的父亲脾气也不太好,公司里他说了算,在家里他也需要绝对权威,如果婷姐不听话就会骂婷姐一顿,喝酒后还会打婷姐,有时候连婷姐的妈妈也打。然而,这种家暴行为,在农村太过习以为常,没人当回事。只不过婷姐心里十分痛苦。
婷姐学习很努力,在学校是尖子生,经常得到老师表扬,但是,父母从来不在意她得了什么奖状,得到了哪些进步。婷姐说她一直很渴望她父亲能够肯定她的进步,表扬她几句,然而即便她直接要求父亲表扬她,她父亲也说她无理取闹。
婷姐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她父亲说二人八字不合,不同意婚事,婷姐当时很伤心,坚决嫁给了现在的老公,事实证明,两个人的婚姻过得很好,婷姐的老公对婷姐真是捧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掉。
婷姐说,就是因为父亲小时候经常对她打骂,让她十分痛苦,所以她现在才十分痛苦。
而对于大家都认可的那些幸福的存在,比如一男一女两个可爱的宝宝、丰厚的职业收入、爱她的老公等,婷姐都视而不见。
即便婷姐知道父亲家暴是不对的,她也控制不住自己会去打孩子,甚至打她老公。
婷姐说,不是我想打他们,还不都是因为父亲老打我,要不是他小时候老打我,我也不会想起来去打人。
婷姐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她老公已经两天没回家了,理由是公司有事。
事实上,婷姐其实是想寻求父亲的爱和肯定,然而她父亲不会表达爱,她父亲对待她的方式就是打和骂,婷姐在潜意识里认为这就是父亲对自己的爱,所以她也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子女。并且,婷姐一直认为自己还是那个小女孩,需要父母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即便所有人都认为她已经过得很好,但是婷姐认为自己过得不好,那就是父母的错。
这一点,我直白的告诉了婷姐,而婷姐并不以为然。
道理婷姐都明白,人不想变,旁人能做的事情实在很有限。
现在心理学过多关注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于是出现了一大批声讨父母的群体,这些人痛斥父母的种种不是,拒绝接受过去,拒绝个人成长,每天被愤怒委屈无助充斥着大脑,愤怒会让人有种充满力量的错觉,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像个战士一样光荣伟大,只是他们找错了战斗的对象。
声讨父母是一种自动把自己放在小孩位置的行为,因为是小孩,出了问题就全是父母的问题,自己不用承担责任。
婷姐的潜台词其实是:我小时候过的如此痛苦,那是父母对我的爱的表现,爱就是痛苦的,不痛苦的就不是爱;那么现在我的子女也要那么过。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逻辑!
诚然,有些父母的确做的很不好,只是父母生下子女时,已经给予了子女全部的应对人生所有问题的力量。
一个人不会没有力量,没有力量的人不会存活在这个世界上。
只不过不同的人拿力量来做不同的事情。有些人用力量对付过往的惨淡维持现在的无能为力,有些人用力量努力拼搏让自己不断成长。一个什么都不做天天玩游戏的人,是用力量抵抗所有外界的压力来维持让自己玩游戏的一个状态;像婷姐那样明明可以把生活过的很好、却天天声讨父亲的人,是把力量用在了发泄小时候对父爱缺失的不满。
认清当前的问题来源于原生家庭,不是为了让原生家庭为你当下并不理想的状况负责,也不是让你躺在原生家庭这个借口上继续当下痛苦的生活,更不是让你将原生家庭的问题在你的身上重复延续至下一代。
看清原生家庭的状况,目的是为了让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超越自我,提醒你继承哪些美好的,克服哪些让你痛苦的,解放你自己。
例如,你有一个家暴的父母,这带给你童年无数的痛苦折磨,让你自卑,甚至差点活不下去。
那么,现在你知道了家暴会对子女造成的痛苦,就提醒自己不要成为施暴者,不要让痛苦继续在你的子女身上延续,把自己解放出来,让你和你的子女都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小时候或许你可能无能为力,但现在你长大了,完全可以决定自己到底如何生活。
但愿婷姐早日明白,她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她如何生活已经跟那个曾经家暴的父亲没有任何关系。她的生活,她完全可以选择让自己开心或者不开心,可以选择让孩子开心或者痛苦,可以选择营造一个温馨多爱的家庭或者一个鸡飞狗跳打骂哭泣的家庭。她都是可以选择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