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人物春秋故事
他的一生,音乐与苦难作伴,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他的一生,音乐与苦难作伴,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作者: 言谟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17:21 被阅读10次

    生活不可能总会一帆风顺,当遭遇挫折、面对苦难时,你的内心是否还足够强大!

    “乐圣” 贝多芬

    并不是所有的神童都叫贝多芬。

    我第一次认识贝多芬是在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里—《月光曲》。

    贝多芬,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他出身于德国波恩的贫困家庭,但音乐上的才华让他在4岁时就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音乐对他而言是穷极一生的追求,也成为了他坎坷命运路上一直坚持创作的信仰。

    音乐是一种信仰,信奉它的人会一生为之努力。

    网上时常有人对自己调侃道: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啊。可这句话放在贝多芬身上不仅没有一点调侃的味道,而是完全的没有道理。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梦。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1岁时则发表了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而在13岁时贝多芬参加了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在贝多芬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在5岁时贝多芬患上了中耳炎。一直到26岁开始,身体上的苦难慢慢影响着他的音乐创作,然而直到晚年的最后时光里贝多芬依然坚持音乐创作。

    来源网络

    从二十六岁开始听觉日渐衰弱到四十六岁听觉完全丧失,贝多芬在痛苦中顽强的创作了《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巨作。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痛苦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这是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在贝多芬墓碑上的题词。下葬的那天,所有学校停课以示哀悼,两万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来源网络

    在贝多芬的创作生涯中,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贝多芬说明来意,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罗曼·罗兰评价说: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锐,他对世界的感受,他那独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对他的独特构造方法,他的理想,还有他身体中的特有物质,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欧洲那一特定时代的代表。

    这就是 “乐圣” ——贝多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的一生,音乐与苦难作伴,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rc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