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遇到了一件事情,就会找出一个理由来解释它,这个理由如果是外在的、是外部的原因造成的,我们把这种理由叫外在理由;如果是我内心想做的,就叫内部理由。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找了两组学生,让他们干一件特别无聊的事。这里放了一堆螺丝,都拧了一半,说咱们勤工俭学,大家把螺丝都拧进去。只要把螺丝拧进去就行,就这么简单,毫无创意,就是把一个拧了半截的螺丝拧进去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心理学家们给一组学生20美元,让他们把螺丝拧进去,在80年代,20美元是很大一笔钱;给另外一组学生的钱特别少,就只有1美元,给他们1美元让把螺丝拧进去。
拧完了以后,心理学家问这两组学生,你们觉得刚才做的这件事有意思吗?很有趣的事就发生了,拧螺丝这么同样一件事,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
收了20块钱的学生普遍地讲,这个工作没意思,不就是拧半个螺丝,咔,拧进去就完了,没意思,只是挣了20块钱。
而只给了1美元的那些学生呢?他们找出了很多意义,说自己感受到了螺丝的力量,觉得这件事情有它的哲学意味,这种事情对于年轻人来讲非常重要。他们会做出很多这样的解释。
为什么?心理学上这怎么解释这个事呢?很简单,认知失调!
第一组的学生虽然做了这么无聊的一件事,但他们没有认知失调,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得了20块钱,所以他们有着充分的外部理由,他们不需要寻找内部理由,只用说自己是因为给20块钱才做的,所以就做了。
但是那些只得了1块钱的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傻,今天1块钱拧了这么多螺丝,他们不能够接受自己特别傻地做了这么一件事,而且又做完了,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就要找一个内部理由,来弥补认知失调,所以会赋予这件事很多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