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当年曹丕写下的《芙蓉池作诗》这首诗时,肯定不会想到他用来形容云彩的“丹霞”,会成为一座山的名字,并且最终用它来命名一种红色的地貌。
2016年开始,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在马边彝族自治县与宜宾市屏山县交界处发现大片环崖丹霞地质遗迹。它们壁面光滑、环环相扣,呈一字形排列,高600-700米,蔚为壮观。它们常隐匿于雨雾之中,不得见其全貌,恍若直插天际的高墙,仿佛是这方世界的边际。若在天气晴好之时,赤色岩层裸露,在朝霞夕辉照映下,色若渥丹,灿若明霞。经初步评价,这里发现的环崖丹霞地貌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侧向侵蚀型环形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两县交界的大红岩环崖,雄奇壮观。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李忠东称,“目前尚在开发之中,准备申请省级地质公园,四川丹霞地貌奇特壮观,以后或成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增补。”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2018年秋天的一个周六,我们四位来自绍兴越城在马边一中支教的元培班教师参加当地的大风顶登山队,慕名前去寻访这处深藏闺中的川中典型的丹霞地貌——大红岩。我们一行三十几人乘车向马边城东的荞坝古镇进发。公路建在两山间的峡谷之中,十分险峻,好几处还出现塌方,让人心惊肉跳。车行二十余公里,离荞坝古镇尚有十公里左右,坐在我身旁的一位当地驴友忽然指着车窗外一处岩壁向我介绍,此处就是“石丈空”。我抬头望去,只见一座千仞崖壁红亮光滑耸立云天,典型的丹霞地貌,崖宽百余米,气势磅礴。远远看去,崖畔树头绿叶翩翩,疏林如画,崖下清流激湍,篱落飘香,秋风乍紧,飞鸟啼鸣,好一处化外仙境。说起石丈空这个地方,真的颇有渊源。民间传说,诸葛亮南征时,攻此险关,遭到以孟获为首的彝汉联军的顽强阻止,联军凭借天然屏障,运用滚石檑木的杀手锏,连续打退蜀军多次进攻,致使诸葛亮因出于怀柔目的而十仗不克,无功而返,因此得名。坊间还有“十仗攻”、“石仗空”等说法,让“石丈空”平添了诸多三国神秘色彩,但无论如何,都反映了当地百姓保卫家园的坚强决心和民族和解的美好愿望。峭壁的半山腰,原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后来马边首任县令汪京在明朝万历年间组织修筑“叙马驿道”,才使这条羊肠小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我们的车没作停留,穿过荞坝镇继续向东,路旁的荞坝河乱石穿空,秋水泠泠,萦绕着河中巨石浅吟低唱,河旁壁立千仞,有几处丹崖规模远远超过“石丈空”。汽车在一处岔路口右转后不久停下,因为修路需要等待通行,大家索性下车步行,约两三公里后下坡来到河边,说是河,不如说是石浪,一望所见,巨石滚滚,可以想见当时洪水之汹涌。走过一座简易溪桥,开始今天的登山,大家时而走大路,时而抄小路,一路说笑,兴致盎然。不久,来到一处山民家中,大家驻足小憩,山民热情地捧出一把野果让我们吃,还说没污染的,很甜的,又可入药,关键是没处可买。我见它形状怪异,又不认识它,便问,她笑着告诉我,叫“歪栳栳”。一吃,果然很甜,后来知道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怪枣”,想来是说它甜了。我们道了谢,边吃边走,这时山边的一丛野菊花吸引了我,开放的花朵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秋风里摇曳生姿,却又艳而不俗,我想它不就像那村妇,淳朴热情又不失坚韧乐观。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拍了照继续赶路,不久,来到一处开阔的山坡地旁,只见梯田层层叠叠,走上坡顶,路边竖着一块木牌,上书“民建村万亩油菜花观赏基地”,可以想见春天油菜花开放时的盛况,另一旁山腰处还建有一处观景台,可惜已因山体滑坡而遭到部分毁坏。坡顶平缓处坐落的一个村庄想必就是民建村了,我们在几户并排的房屋前驻足休息,几位女主人客气地搬出凳子,提来水壶,供我们休息解渴,我们表示感谢,小店的老板娘得知我们来自马边,高兴得直呼“娘家人”,把我们当作兄弟姐妹。稍事休息,继续前行,看见一处大门外挂着“屏山县中都镇民建村小”,原来我们已经来到宜宾地界。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大家健步向上,一路鸟语婉转,溪水欢歌,空气中弥漫着山花、野果的清香,让行者精神为之一振。不多会又遇见一个山村,几个村民在地里劳作,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而几个童子则自得其乐地在路旁一处干涸的蓄水池壁上玩滑梯。村里的房屋大多是用红色的原石磊砌而成,厚重里透着古色古香的原始味道,散落在道路两旁的山坡上,石墙边大树下挂满了秋收的包谷和大豆,几处围篱下还散养几只鸡鸭,迎着我们打鸣,恍惚之中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前年暑假去目干山疗养,那里村民的泥墙屋已被一些外国人租用开办起了“洋家乐”,而这里的村民还在坚守这份宁静,心中感慨不知什么时候这里也能被有识之士发现、开发,我想随着东西精准扶贫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四川省丹霞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增补申请工作的深入,这个日子应该不远了。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翻过村庄已没了大路,又走了一公里左右,前面的队友说迷路了,大家四处寻找,最后在一处悬崖边找到一条引水渠道,沿着渠道越走越险,走在前面的队友传话回来,那里都已经塌方了,队长考虑到大家的安全,建议原路返回,于是大家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只有三位队友已越过塌方处,沿着石壁上开凿的被他们称为“红旗渠”的引水渠道,从另一处下山。事后我看了他们发的照片,从内心里敬佩他们的勇气,也敬佩当年山民们的愚公精神。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寻访大红岩不遇
这次登山,我们虽然没能找到向往中的大红岩,但一路美景相伴,大家都觉不虚此行。特别是身处这个浮躁的物质社会,山民们的淳朴善良、乐观坚韧和他们对故土家园、宁静生活的那份坚守,都让我内心感到深深震撼。回望三国,放眼今天,展望未来,这也许是一个民族坚守故土建设家园的千年之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