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一些女孩在遇到感情或者生活上的挫折时,总是一味地痛苦,一味地找人倾诉,甚至把见到的每个人都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倾诉自己的不幸,并渴望获得安慰与同情。
深究起来,这种渴望同情与安慰的心理是一种小孩状态。我们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当一个小孩子摔倒以后,并不是立刻大哭,而是看周围人有没有注意他,有人的话,孩子就会惊天动地哭起来;没有人,一般就会焉地爬起来,继续玩。小孩子的这种把戏会让人觉得可爱,但如果换作一个成年人呢?
渴望被同情,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注意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不够成熟的表现。作为一个走向成年的女孩,要学会坚强。
脆弱的呻吟与哀号,确实可以得到短暂的同情与怜悯,让自己好受一点,但没有一点实质的帮助。而在别人眼里,那些让你撕心裂肺的故事,不过是一场免费的戏,说多了还会让人厌烦。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她命运多舛,死了丈夫改嫁,改嫁后丈夫又病故,留下个儿子还被狼吃掉,深陷丧子之痛的她逢人便说啊毛的遭遇。她的诉说,满含着一个母亲深深的自责和痛悔。啊毛遭遇狼袭击当天的细节,包括五脏被狼吃空 深深地刻进了她的脑海。她反复地向人们诉说惨剧,仿佛要借此舒缓内心的痛悔,寻求同样为人父母的安慰。但越是提起啊毛,祥林嫂就越是伤心欲绝,于是陷入一种循环往复的痛苦漩涡中不能自拔。最后,她沦为一个喋喋不休的向人诉说自己不幸的女人,让人同情过后变成厌烦。
在我们的身边,像祥林嫂这样的女子并不罕见,有些女孩在遭遇挫折之后,见人就诉说自己是如何的不幸,是如何的痛苦,告诉别人其实她是可以怎样的,现在却成了这样……在博取到别人的同情以后,她还是一味的痛苦,把别人的同情当做一种依赖。
也许每个人在困难的时候都希望有人能帮上一把,在不开心的时候有人能陪着聊聊天,在不舒服的时候有人能安慰安慰,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倾诉一些你自己觉得感人泪下的事情,其实未必会博得同情,甚至会让人觉得你小题大做,你能列出好一些简单事件。
现在的社会中人们都在为生活而奔波着,每个人都很忙、很累,没有多少时间去想着其他的事情,每个人也都会有不少烦心事儿,可能也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着,何必总把自己的不开心强加到别人头上呢?所以,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要拉着人家陪你一道悲伤,还是自我调节为好。
坚强才会得到一切,不要祈求同情,因为不是总会有人同情一个弱者。一个同情的目光,一句同情的话语,或是一次帮助,都有可能让你失掉坚强的机会,没有坚强,又怎么能够走完风雨交加的人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