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英】克莱尔·麦克福尔 著,付强 译,介绍词说
本书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每个人有自己的看法,这只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中文版读了两章我就不想读了,因为我做事不想做到一半放弃,所以还是坚持读完了。个人觉得翻译的真的比较烂,原著的情节IP还是很好的,不过翻译过来缺乏了那种意境之美,语言流畅度也大打折扣,所以如果想读本书的话,建议去读英文版原文。可能也因为我上个月刚读完《必然》,这本书翻译的真是太精彩了,语言准确妙趣横生,丝毫没有感觉书的思想在传播时因为语言而打折。或许因为《必然》翻译的真的是太amazing了,《摆渡人》对比之下就显得有些相形见绌。另外一方面,我自己在感性思维方面敏感性不是特别高,也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故事梗概
《摆渡人》这本书的情感还是很动人的,描述了一个15岁的小姑娘迪伦,从小承受着各种不幸,在5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她和母亲,母亲并没有告诉迪伦原因,自此之后也没有谈论关于父亲的任何细节。从5岁到15岁的这10年里,母亲对生活的抱怨越来越多,迪伦就在这样的单亲环境下成长,而在学校里,周围的同学也一直将迪伦当做异类,而仅仅因为迪伦不肯和他们做一些同流合污的事,而老师也一直对迪伦有一种偏见。唯一的好朋友凯蒂因为父母的分手也刚跟着母亲去了另外一个地方。迪伦的日子越发煎熬。终于在某一个雨天因为衣服被同学老师嘲笑和奚落后,迪伦决定叛逆一回,翘课去寻找他10年未见的父亲。
她拿着父亲给她买的车票,这是前几天她第一次跟父亲联系后,父亲给她买的,想弥补过去10年的不在身边。于是,她坐上了见父亲的火车,然而在路过一段隧道时,天昏地暗,发生了车祸。
迪伦醒来时,呼叫人没有人回应,只有自己一个人活着,于是拼命的往隧道外面走,走出了隧道,看到远处的山坡上坐着一个小男孩,于是她就向那个小男孩走去。
小男孩带着她一直走,很少说话,走过了山坡,躲过了可怕的黑影,走过了很远的路,这期间迪伦一直有很多疑问,她知道了小男孩叫“崔斯坦”终于有一天,小男孩告诉她“你已经死了”,然而迪伦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她知道了现在她和崔斯坦处在荒原之中,崔斯坦是他的摆渡人,他的使命就是带领迪伦的灵魂穿过荒原,走向天堂。
在崔斯坦引导迪伦在荒原行走的过程中,他发现迪伦是他摆渡过的所有灵魂中最纯洁的灵魂,拼了命的保护她,而迪伦也被崔斯坦的爱护所感动,摆渡人和灵魂之间的感情开始发生变化,迪伦爱上了崔斯坦,崔斯坦也爱上了迪伦。
然而,作为摆渡人,崔斯坦只能生活在荒原,是不可能穿过荒原到达迪伦要去的地方的,他保护着迪伦最终穿过了荒原走到目的地,而自己却被两个世界的墙所隔断,又开始了下一个摆渡灵魂的任务。
迪伦为了找到崔斯坦,向天堂中最有经验的灵魂求助,她给迪伦指出了方向,但也指出回到荒原可能会再死一次,有万劫不复的危险,所以从来没有灵魂试过回到荒原。迪伦不想放弃,于是终于重新回到了荒原,见到了崔斯坦。
迪伦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要带着崔斯坦回到事故现场,回到自己的身体,这样就可穿过荒原回到现实世界。崔斯坦一直不相信这能成功,然而还是陪伴着迪伦一起往荒原的起点走。当迪伦回到自己身体,再次醒来,自己正在被抢救到救护车上,她没有看到他出现在旁边。而出了隧道口10米,她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男孩——崔斯坦。
她“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个人感悟
我特别关注了那些描述细节的句子和段落,有很多动作、声音、颜色感悟。【后面详细展开】
作者对死亡的探索,对纯洁的价值倾向,对家庭和社会的看法。
我比较好奇的一点是迪伦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如何保持这份纯洁和单纯的,因为在这10年里,她基本上没有享受过温暖的爱,父爱、母爱、同学间的友情、老师的关爱。而没有被爱过的人真的知道什么是爱吗?更知道如何去爱人吗?所以,我个人认为《摆渡人》更像是一种与自己的精神世界对话,荒原就是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努力想要这样一种纯洁、平静、奉献和单纯的爱,也正因为这种纯洁的爱很难获得,非常稀有,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所以才更加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