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职场20年》是知名作家雾满拦江先生总结其在职场二十年来的人生经验,从社会博弈学角度讲述了作者亲身经历的职场勾心斗角等诸多事件。
总结书中所讲,此书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掌握另外一种能力:获得机会的能力。毕竟能力再强如大圣,被压在五指山下,没有任何机会,然并卵。
原文:我将告诉你们深圳人最信奉的一句话:想生存,靠本事;想发财,靠命……我五年的公务员生涯,就这样临近了终点。
Point:先看背景,作者这句话写在了什么时候?写在了跳出体制之前。当一个在体制的温床生活了五年的人,突然走向社会,可想而知他的心路是多么挣扎。因此他看到的话也最深刻,最走心。
最近在某群里看到一个老板的聊天记录。在北京7年,买了4套房,月供10万没压力。可是自己却因常年的辛劳和熬夜,患上了免疫系统疾病,最严重的时候天天靠激素度日。
看到这,你有没有一点害怕?
命是什么?在原文中讲,命是这个社会中不计其数人相互博弈时所产生的利益推动力量。那只有霍得出去,才真正可以在这场力量的博弈中获胜。
商场如战场。与之对应的是,有人说:“钱在赌场不叫钱,命在战场不叫命。”只有深谙此理,才能下定决心,心无旁骛地搏出自己的一片天。
现实多少有点血淋淋的,不看透,则永远会诚惶诚恐,忐忑不安。一路高歌猛进,飞驰向前的你要明白:得失之间显聪明,取舍之间才是智慧。
原文:老站长当时把我问住了,可是我不知道,却也怪不得我,我从未听说过哪个管理学的理论家知道这事,也从未在哪本管理学著作上看到这种情况的应对之策或是解决方案。概因主流管理学学者都是闭门造车,一味凭了自己的想象肢解企业的……
Point:主流的管理书能够解决的问题很少,因此,才会和现实格格不入,其能够借鉴的东西也十分有限。毕竟彼时的管理构架或知识,在下一秒都会发生变化,何况从写书到出书的漫漫长日,整个社会的变革又有多大呢?
就像有人分析了李开复和马云的商海轨迹。前者经过各种波折,不断的跳槽,变换人生轨迹,最终走到了人生的制高点,但也因此罹患癌症。后者的轨迹就简单很多也顺遂很多。类似这样的现象都是市面上现有的管理书籍所不能窥之一二的。
前段时间Papi酱融资事件在网上引发了大讨论。一个网红居然融资了1000万,同时把网红经济拉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样的经济现象却被无数专家唾骂,说是哗众取宠,泡沫现象,甚至口诛笔伐其始作俑者——罗胖。
其实大可不必,稍微有点心的人就知道,最早《屌丝男士》在哪里火的?网上嘛。火了以后呢?不就是各大演绎大咔纷纷参与进来。如果不是该剧的火爆程度已经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鬼才浪费时间来呢。
再说《火星情报局》,没出多久,点击量上亿,该剧落幕后,目测点击量过10亿,这是什么概念?
说的有点远了。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小学生主播分分钟都身价百万了。因此,还抱着《管理知识实用大全之驭人365个套路精华小知识》的你抓紧抬眼看看世界,别学那些个陈词滥调,没用。
原文:那位老兄除了两条粗壮的胳膊,在这个世界是一无所有,他之所以对我大打出手,是因为他根本不懂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他以为我就是这个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只要将我打老实了,就可以依靠他的拳头重新定一个有利于他的游戏规则,而他这种尝试,注定要落空。
Point:这段回忆让我想起一句话:所谓规则都是规则之外的。也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所有规则,无论你是经理、董事长、或是员工,你所能感知到的所有规则都是表象。而真正的规则永远是受到更高层面的某种力量在操控。
比方说,“大胳膊”以为作者是规则制定者而打了作者,可是,殊不知作者也只是执行层而已。然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更高一层的管理者,哪怕是集团董事,或者政法委书记,他们也都只是管理体系中的一环而已,根本谈不上是规则的制定者。就好比集团董事的裁员计划受什么控制?必然是市场经济。后文中提到,在作者的要求下,政法委书记把“大胳膊”关进了拘留所。
事实上,政法委书记还真不是因为作者要求就去关了“大胳膊”,而是因为第一法律,第二利益权衡。所谓权衡,关或不关,二者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那在他而言,关起来的风险是最小的。他受什么控制?不可忽视的是趋利避害的思想。所以,人啊,不要太武断,尤其在职场,凡事都涉及到利益,任何人做的任何事都和游戏规则有关又都无关。
那怎么衡量呢?我觉得不需要什么量化和数据,就一个标准:你的任何做法得到了成果(哪怕这个成果并不是你最初要的),那就在规则内;啥也没得到甚至还被周遭的人或环境所排斥,那就在规则之外。当然了,从《资治通鉴》的历史介绍来看,所谓牛人都是善于挑战和改变规则的神人。而盲目挑战,破坏规则的人,成功者寡,失败者何其众也。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当我的行为能够促动公司利益的时候,我就是公司,反之,我就成了公司的对立面。这就是区域性的游戏规则,而这规则和你的人生规则始终是相左的,因此,职场的成功最终会落到那些真正战胜自己,适应规则的的少数人身上。
原文:中国最后一个圣者的传承者李鸿章说:对于手下人的要求,你万不可以抱以过高的期望,你吩咐他们十分,他们能够给你做到一分,那就是相当不错的了,更多的情况下,他们不给你捅篓子,坏你的事就不错了。
Point:回想我工作这几年,这句话算是说的很中肯的。管理很多时候就像一个人指挥另一个蒙着眼睛的人在工作。任凭指挥着抓耳挠腮,急得上窜下跳,执行者也都只能按照指示一点一点去做,可是由于“蒙着眼睛”完成1分属于难得,做错了多少有点在所难免的味道。
我带着一个十个人的团队已有半年之久,可是每当工作方向改变或者说落实要求提升的时候,他们总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而如何帮助他们度过这样的不适应期我也是煞费苦心。原本以为身先士卒,精神鼓舞会有效果,可是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种通病。
原因就在于,他不在你的位置,不会对事情本身负责,又能有多少的担当精神呢?再加上能力有限,那出错也是情理之中的。因此,必要的流程卡控和奖惩措施是将损失降到最小的不二法宝,但前者很少有人做,后者又得照顾人情。
自孔丘培养出72贤人后,其后圣人再难出高徒,孟子、朱熹、王阳明弟子广布,然传承衣钵者何曾听说?唯清末圣人曾国藩也只培养出一个声誉颇低的李鸿章,至此儒学绝矣。
古今圣者于万众能人之中找一个明白人尚且如此不易,何况云云逐利众生。终须有志青年自强不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