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妹看《地球脉动》时,第一集就被十万个为什么轰炸:为什么水流着流着就没有了?冰下面是什么,是恐龙吗?为什么小鸟也会打扫卫生吗?为什么雪山上的雪会倒下来?山和我们平时看的怎么不一样?……
有些问题能简单回答,有些问题无法忽略,烦不胜烦,只能把一切推给科学家们。回过头一想,这样下去,只怕当不成贴心姐姐,会被当成敷衍小孩的阿姨了。只好又找来书和视频教孩子,其中就有《美国科学·地球科学·第五级》。
《美国科学》是美国小学标准科学教材,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技能,也就是STEM素养。全系列一共分为六级,每一级分别由《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理科学》《太空与技术》四个单元组成,从第一级到第六级由浅入深。近几年引进国内,从第一级开始陆续出版,目前最新的是第五级,第六级尚未出版。
《美国科学》整个系列的作者一共有14位,多是科学教育领域的教授,也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小学教师和学区主管。不仅作者团队强大,顾问团队同样不可小觑。17位顾问均为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和教育专家,其中5位科学内容顾问,12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内容顾问。
翻译方面也无需担心,中文版的译文经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等的学者的严格审读。中文版不仅科学,而且专业。
关于《美国科学》系列,可以看这套美国小学标准科学教材,究竟好在哪里?
一、读懂天气,妈妈不用担心孩子不穿衣了
都说妈妈永远觉得你少穿一件衣服,我也曾经历过。小时候精力旺盛,如果按照妈妈说的穿,在外玩耍总是会热。因为是在外面,穿脱衣服总觉得麻烦。很多时候就不愿穿衣服,情愿早晚凉一点,反正白天不冷。小孩子不觉得冷,就不会把大人的话当回事儿。是什么时候开始听妈妈的话呢?印象中是从慢慢学会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开始的。
那时天气预报是妈妈每天必看的节目,小孩子在一些事情上总是没有决定权。有时无聊便会跟着看,一开始喜欢各个城市的风景图片,后来觉得象征天气的图标很有趣,再后来会留心自己城市的天气预告,第二天如果是一样的天气便会觉得很神奇。在这种自以为发现规律的小游戏中,逐渐明白了妈妈让增加衣服的规律,因穿衣服而闹腾的次数便也逐渐减少。
爱美的小妹更是经常为了穿衣和自己的妈妈斗智斗勇,有的时候还会问:为什么天上会下雨又会下雪?都是刮风,怎么有的风会冷?你是怎么知道的?天气预报又是怎么知道的?……索性趁着这次机会告诉她下雨和下雪的区别。粉红色的是暖暖的空气,冰蓝色的是冷冷的空气,虽然年纪小,稍微解说后倒也能理解。还扒着这一页不放,十分喜欢这粉红色和冰蓝色。
二、一样的知识,不一样的收获
小时候在报纸上看到“某地的淘金人,某人在某地捡到钻石”之类的新闻,还以为金银玉石、钻石宝石生来就是被人工打磨后的闪亮模样。后来才知道,大自然的宝石基本上都有一层保护壳。
在《美国科学·地球科学·第五级》中,小妹对第四章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幻想水力发电、核电站、地热能。索性带她去了趟科技馆,里面除了有各种能源发电的模型,还有各种矿物。我看着各种矿石的样本流连忘返,她在各种能源模型中来回穿梭,时不时启动模型,看各种能源的运作原理。
原本以为,这次外出,只是为她答疑解惑。没有想到,回家后,开始节约用水用电。平时随手关水关电的孩子,用少少的水洗脸刷牙,晚上写作业不开大灯改用昏黄的小灯。令人哭笑不得。
想来,知识是一样的,学习知识的人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不同思想,会让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不同的馈赠。
三、《地球科学》,动手多多
注重实践的《美国科学·地球科学·第五级》,有怎么会少的了动手的部分呢?《地球科学》中,简单易行的手动探索相对较多,比如:
利用一次性的透明餐盒、冰块、温水,了解云的形成过程。
只需要塑料罐、塑料碗、塑料吸管、粘土就可以完成的自制温度计,红色素可以用墨水、画笔之类的代替。
最喜欢的还是自制简易再生纸,可以名正言顺的撕纸了。
每一次动手的背后,都少不了观察记录,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预测,推导出结论。这种能力,即使孩子成为大人,也是终生受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