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书不能白读
我们与同龄人之间的思维差距,到底该靠什么补足?

我们与同龄人之间的思维差距,到底该靠什么补足?

作者: 书不白读 | 来源:发表于2022-02-16 10:13 被阅读0次

你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吗?比如,明明已经想好的内容,一说出口就说不明白了?明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真正去做时,就不知该如何下手了?明明别人看一本书用3个小时,而同样的一本书,你要读5个小时,甚至更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事实上,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思维能力不足,而表达、阅读这些都是具体的问题表现,而不管是提升沟通能力、学习分析能力,还是练习快速阅读,都只是针对单一的一个方面去解决,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没有改善本质上的问题。因此,如果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从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下手。

《思维力》这本书的作者王世民,不仅是深圳尔雅公司的CEO,也是YouCore的创始人,他曾以独创的思维培训课程,为各行各业输出了几百名精英顾问,至今他们都还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他将这套内训教材整理成了《思维力》一书。出版至今,5年间持续影响了十几万人。

我想,时间不仅是试金石,也是加强针。所以,在最新版的《思维力》中,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我们在书中,不仅可以了解思维能力的核心秘密,还能掌握一套体系化的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帮我们解决分析时想不明白、表达时说不清楚、学习时速度慢这一系列问题,真正做到从思维上快人一步。

整本书一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系统思维核心内容的解释,简单来说“思维力=框架力”;另外一部分是对系统思维的应用,也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具体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三个方面。如果再简化一些,就是问题和表达两个方面。针对每部分的内容,作者不仅提炼了内容精华,还搭配了实际的生活案例、具体的练习方法和拓展思考内容,让我们更好的学以致用。

在《解惑》一书中,E.F.舒马赫写到:“活着,就意味着要去解决问题。”而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正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组成的,不妨从本书中先学习一下:如何解决问题。


一、发现问题

也许你会感到奇怪,既然问题都存在了,那么为什么还要发现问题呢?这是因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只看到了表面问题,而忽视了根本问题

曾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栋办公楼的物业,接到了大量关于“上下班高峰等电梯时间太长”的投诉。对此,有人提议增加电梯数量,有人提议倡导用户错峰出行……显然这些都不可行。最后,有人在电梯旁安了一个镜子,后来投诉的人渐渐减少了。

在书中,作者写到:“我们抛给别人的问题/需求,或者别人抛给我们的问题/需求,往往都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正如上面的这个故事,等电梯时间长,并不是大家遇到的真正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等电梯的时候,大家太过无聊,没有事情做,从而在潜意识上延长了等电梯的虚拟时间,也放大了等电梯这问题。帮助大家找到并解决根本问题,才能获得满意。

因此,当我们看到问题的那一刻,不该针对问题去考虑如何解决,而是应该先学会找到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使用“六问法”界定问题,再去进行分析和解决。

第1问:目标是什么?

第2问:现状是什么?

第3问:差距是什么?

第4问:目标背后的是什么?

第5问:造成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第6问:导致差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分析问题

在发现了真正问题是什么以后,我们再去进行问题分析,这样就会事半功倍。在作者介绍的分析问题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框架”和“一个法则”,即自下而上提炼框架、自上而下选用框架二八法则,它们构成了整个分析问题的内容主线。

比如,在自下而上提炼框架中,作者建议我们按照“罗列要点、连线归类、形成框架、检查框架”这四步进行。

(一)罗列要点

针对前面定义的问题,展开“头脑风暴”,放开思维去想问题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如果是一个人思考某个问题,可以给自己设定时间,以此来激发创意;如果是团队一起思考问题,可以集思广益,设置“不反驳”机制,让大家尽可能的把所有想法都说出来。

(二)连线归类

针对前面罗列出的要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具体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归纳法和演绎法来操作。在分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随着逐渐调整、补充,“要点”们以更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也会形成一定的逻辑。比如常见的逻辑关系有: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三)形成框架

在分类的不断调整、融合中,会初步显现框架模型,我们可以从现有的框架里挑选合适的,将内容套入,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框架,去调整为适合自己的,最终形成一个新框架

(四)检查框架

在检查框架的过程中,作者提醒我们:不仅要注意是否符合逻辑顺序,还要满足MECE条件。即分类之间是否存在重合、包含的关系,分类之间是否有遗漏……当然,即使是进行了检查,框架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至少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合理性。

自下而上提炼分析框架的方法,是一个思维发散再聚合的过程,而自上而下选用框架的方法,则是一个聚合再分散的过程,两个方法综合在一起使用更好,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至于二八法则,它是一个删选的过程,这与构建框架一样,需要我们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才能练出一双慧眼和一个聪明的头脑,从而快速发现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在发现和分析问题之后,就是具体的解决问题部分了。在这个部分中,作者王世民重点强调了两点:高效执行和检查调整

对于检查调整,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框架,即“PDCA”循环。借助不断的做计划、执行、检查和改正的过程,持续完善行动。而执行作为整个“PDCA”循环的一部分,只有做到高效执行,才能让它加速运转。

对此,作者针对提升个人、项目和团队的执行力,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个人执行——不做时间管理,要做个人管理,具体原则→要事第一,保持弹性

(二)项目执行——创建WBS,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人,在执行过程中,注意做好沟通协调;

(三)团队执行——使用团队执行力提升的七大法门,从领导者、管理者和成员三个层面提升执行力。

除了关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个流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框架,在《思维力》中,还包含了很多其他框架、逻辑结构和图表,借此帮助我们更全面的整理自己的思维,让它从一团乱麻,变得清晰、分明

当然,要想成为思维高手,拥有强大的解决问题能力,只靠学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探索、练习和调整,将“框架”融入自己的头脑中,让它成为一种条件反射,方便随时调用,随时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维的成长和跃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与同龄人之间的思维差距,到底该靠什么补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sl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