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王觉仁的书,是一本《唐朝原来是这样的》。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唐朝历史让他讲起来有一种现代人更能理解的人事和意味。大概这种阅读方式非常适合我,比读起来特别绕口的古文史记更好让人理解。而且期间的人物和历史简介,给了作者自己的论据和观点,听起来更符合人性,而不是历史中那些有明显政治因素的记录。
这两天开始平行阅读,拿来他再版的《王阳明心学》来读,还没有看完,但是对于以前仅仅知道的“知行合一”有了新的认识。
据史料记载,王阳明从小就是一个顽劣的孩童,虽然父亲是当朝的状元,依然被他看不起,认为成为“至圣”之人,才是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他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过,所以对于人生有了自己开悟的看法。到现在为止,他还被公认为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读了三分之一,我同样认为,在王阳明心学理论中,他更注重的是意识的力量。即每个人内心潜伏的是成为圣人的体质,只要克服一些自身的欲望,就能称之为自己的圣贤。有点像佛教当中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中的区别,有的人是来渡人的,有的人是来渡己的。
书中提到一个很有名的量子力学的例子:薛定谔的猫。
我在百度上找到一个简单的解释:“既死又活”的薛定谔猫,在打开或不打开盒子前都无法确定猫的状态,但一旦你打开盒子,猫的状态就一定会是确定为其中50%。在不打开盒子前可以说盒子里的猫一直活着,也可以说猫已经死了。
引申为打开箱子的时候会随机的触发一个让猫死亡的机关。所以观测者的行为会影响观测的结果。一个东西不去管它,它就在那里。要是想去研究它,那么研究结果就会受到自身的影响。
除了简单的理解为不确定性,我发现我还不具备用语言来叙述清楚的能力。
【2021-07-05:2021年更文第80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