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坤元评论人生故事
423故事节‖一个农民如何逆袭成苏州有钱的作家?

423故事节‖一个农民如何逆袭成苏州有钱的作家?

作者: 齐帆齐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17:28 被阅读1510次
    征文

    423故事节

    致网红——蒋坤元。

    蒋坤元老师最近可是出尽风头,简书首页、朋友圈、今日头条、百家号、掌阅,各自媒体平台都有写他的文字,可谓是遍地开花,亮瞎了网友们的眼,连他儿子的朋友都在手百上看到有关写蒋老师的文章。

    我在苏州线下聚会群里调侃说,蒋老师现在是大网红了,得跟牢你,你是人生导师啊!做人和事业的成功,对写作37年来的坚持,种种太多太多,都值得我学习。

    在向上生长的力量那篇《蒋坤元比阳澄湖的大闸蟹有名》的文末,我开玩笑留言到,蒋老师是要从简书红遍全网络哈,我没吃过阳澄湖的大闸蟹,我只认识阳澄湖的蒋老师。

    有网友在头条有关蒋老师的文章留言道,其实他多年前在苏州就很有名气。他曾做过编辑、记者、通讯员,在苏州多个报刊杂志常年有他的文字发表。

    当年的“蒋坤元报道”五个字,更是响彻于吴中大地人的耳中,也是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上次线下聚会的苏州美女张靖就是看着蒋老师的文字长大。没想到又再简书与偶像相逢且有缘相聚,激动不已,她为此还作诗一首,觉得是圆了她少年时的梦。

    在豆瓣翻看到前几年,就有人把蒋坤元和刘亮程作比较,都是田埂上走出来的农民作家。只是蒋坤元老师影响力仅在苏州,毕竟他这多年主要业精力还是在发展自己的两个企业上,文字只是他业余精神寄托,灵魂安放栖息地。

    或许未来蒋老师也能像刘亮程那些,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大作家之一,能影响更多的人。

    从纸媒式微后,蒋坤元老师在扣扣空间耕耘多年,去年底转战简书,来这里安营扎寨。

    他能在自媒体又再次火起来,主要是他本身具有传奇性、故事性、话题性。今天在谁的文章中,我看有人提到简书的“蒋坤元现象。”

    所谓“现象”,即指人们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了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众对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
    今天的蒋坤元已不再是蒋坤元,已成为“坤元现象”。

    认识蒋坤元老师已快半年,是去年11月份从彩缤的文章里有些印象,又听别山举水老师说,蒋老师公众号需要稿件,他已发了一篇文字,我就去关注并留言,没想到蒋老师很快回复,并加上微信。

    他可能之前知道我,因为发现简书有他的打赏痕迹,我说投稿的事,他说不敢奢望你投,可以让你的学员来投,也算是给新人作者一个鼓励。

    他问起我关于公众号运营问题,我把懂的都告诉他,当他看到我的课程招募又报名进群,如此,就算是真正产生了链接。他说曾在安徽蚌埠当特种水兵五年,对安徽很有感情,亲切,说我是他半个老乡。

    目前,他已跟了我三期课程,也是群里的明星学员,爱发红包,爱讲幽默段子,偶尔侃大山胡说八道。我劝他,你有时乱说话,会影响你的光辉形象啊!

    他说,轻松下、乐一乐,这样才更真实。其实现实里话很少的,有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内心压力很大,家族很多事都是需要他承担,是许多人的靠山和希望,不敢有半点懈怠,很多农村出来的创一代,都会有这感觉。

    记得懂懂也在文中写过类似的观点,他说自己不敢掉以轻心,他是整个家族的航空母舰,灵魂人物。倘若倒下,后面无人,或者说是群龙无首。他是整个家族混得最好的,背负着是大家的殷切期望,蒋老师亦是。

    蒋老师偶尔也会给我群里学员文字一些真诚的点评,大家都很敬重他,学员群里有他,简直是个大活宝。

    我在1月31号写了篇《出版31本书的成功企业家》,大家说是写他的文章里比较全面的一篇,四位数阅读量,又发布在我微信公众号、百家号,转发了朋友圈,更多的文友知晓了蒋老师和他的故事。

    仅我的三期学员群里至少有八位学员写到蒋老师,他具备很强的可写性,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屌丝逆袭的成功,还有他身上的可贵精神。

    他不会看不起比他层次低的人,不管是在他做销售,还是现在当老板,大多出去聚会喝酒都是他抢着买单,他总觉得别人比自己更不容易。

    或许是应征了古人说的财散人聚。因为蒋老师常提到我,或转发我文章。很多苏州当地传统作家加了我微信,有江苏省作协的水苏子,还有吴中作协的与秋姐姐,还有他们村的几个写作者,他们本身就是生活里的朋友,对于蒋老师为人都是称赞不已。

    为鼓励文学新人,现在蒋老师的公众号,开设有“齐帆齐学员专栏”,“别山举水专栏”,“水苏子专栏”等等,主要收录这些。录取一篇有50元稿费。我和群里学员们说,蒋老师是为支持咱们学姐学长学弟学妹们哈,大家好好写,文字路上互帮互助,抱团取暖。

    简书的江苏作者稻香老农曾和李彦国老师聊到,蒋老师对草根出身的作者格外亲近,想一想也的确是这样,比如我,别山举水老师、李彦国、向上生长的力量、小墉正、雪梅等等,都是出身于农村穷苦的人家。

    他觉得在我们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努力写字,苦苦挣扎,渴望被认同,只是他比我们幸运,能在物质上有很大的飞跃。

    最近我在看蒋老师了一些书籍,也在他的文字里找到很多答案。

    他的一些童年趣事,他写的交公粮,河里摸鱼捞虾,13岁放牛,初中自己打临工赚取学费,用缝纫机踩布头,6分钱一斤,每天晚上踩到12点多,一天下来超过他父亲的收入,放假去湖边捡河蚌,摘丝瓜晒卖药材,用煤油灯照黄鳝……这一切,和我们80后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我也曾写过《陪母亲交公粮》,酷暑天辛辛苦苦地拉稻谷去镇上的粮站,没钱给他们好处费,看够粮站工作人员的嘴脸,硬在粮站待两天,其间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那些遥远的记忆,我又在他书里寻找到一种共鸣。

    看得出,他从小就是个“孩子王”,很乐观勤奋的人,即便是每天晚上踏布头到深夜,他却非常知足,因为他的父母亲在田地里干活风吹日晒那才叫真辛苦,他在家里一边踩缝纫机,一边还可以听收音机,就在那个暑假,那听了《林海雪园》《红旗谱》等,还有邻居小女孩美珍每天来帮他干活。

    在蒋坤元老师刚还写诗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初恋情诗和相关场景描写:

    “我玩命地踩缝纫机,她在旁边玩,

    她发现身上汗衫破了,她叫我补,

    我看见了她光光的背部,

    就像看见了一朵茉莉花这是一个故事。

    当年,我15岁,她13岁,她长得很标致的,我对她很有好感,她对我感觉也不错。

    (后面还有4000多字,关于蒋老师传奇经历,请随意,谢谢能看完的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23故事节‖一个农民如何逆袭成苏州有钱的作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fc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