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武陵春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3-01 06:24 被阅读0次
夜读:武陵春1

三月悄然而至,正午阳光明媚,忙里偷闲去梅园,枝上梅朵更繁密了。夜读易安居士的《武陵春•春晚》便觉得十分应景。该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

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正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相关文章

  • 夜读:武陵春1

    三月悄然而至,正午阳光明媚,忙里偷闲去梅园,枝上梅朵更繁密了。夜读易安居士的《武陵春•春晚》便觉得十分应景。该词是...

  • 夜读:武陵春3

    这首词的整体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欧阳修《采桑子》云:“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

  • 夜读:武陵春4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词...

  • 夜读:武陵春2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

  • 七绝.夜读

    七绝.夜读 元知凡世少知音,破纸堆中寻故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一江花胜武陵春。 释义:知音 1.通晓音律。 《...

  • 武陵春

    小寒乍作西风劲,素绒衣三重。一别任国向四月,孤舟宿港城。 砚席恣意尚年少,怎添枕上愁?一曲慢歌故乡事,万语...

  • 武陵春

    秋色厌厌难入梦,月落上高楼。物是人非事事休,未醒泪先流。 一夜愁思箫寂寂,何处入归舟。只怕情深枉付舟,话不尽,在心头。

  • 武陵春

    一树寒梅冰雪沁, 冷香漫枝头。 树下红衣转凤眸, 捧雪团玉球。 忽闻树上公子笑, 欲恼惊还羞。 转向檀郎掷雪球, ...

  • 武陵春

    风搅春花香已尽,天长重了头。夜静残月心难修,孤影两鬓秋。 神往异域风情好,轻启泛心舟。恨是清河变浊流,怎承载,万千愁。

  • 武陵春

    龟虽寿,廉颇老矣,周公吐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武陵春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ma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