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看似一致的追求,却彼此矛盾。求真、求善、求美,每一步皆是对于上一步的否定。
求真、求善、求美,也是人生的成长过程。“这个是什么”,是小孩子最常问的问题。“为什么,凭什么”,是成年人最惯常的思维。“你觉得这些怎么样”,是一定年龄之后颇乐于提的问题。
求真,你只需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聪明与否即在能否辨别真假,有唯一的真假判定,因而确定,因而无疑,也因此能够为小孩子尽快地构建起纷繁复杂世界的确定性。
求善,你的世界不再只有真假,还有道德的权衡,你明白了善意的谎言,也明白了善良比聪明更重要,你不再固守唯一的标准,你相信生活才是目的。
求美,你发现见或不见,能看见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外在的风景必须通过内在的投射才能成其为美,你不再有确定的标准,你发现赏美在于从心写意,是一种能力。
求真,面对无限的世界,我是一个外来者,旁观而已。求善,面对重重的关系,我是一个参与者,影响着最终的结果。求美,面对的是一个具体的客体,我是一个创造者,决定了对象以何种面目出现在自己的眼里。
从求真到求善,从求善到求美,是自我的力量不断被发掘、不断被凸显的过程。
求真时期的我们,面对真假的世界,纠结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求善时期的我们,听从良心的指引,穿行于道德的难题。求美时期的我们,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物我融为一体。
求真是求诸外,外在由人不由己,因而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求善是外在伦理的内化,是对价值观的坚持与判断,因而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求美是求诸内,内在风景各自异,因而会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那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在我们的内心转变之后,遂见其美。至于回首的行为本身,只是内心转换的结果而已。
经历过求真的千里万里,经历过求善的千折百回,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路转峰回,回首看见曾经的自己,人与风景一体。你知道,变的不是过去,而是自己的赏美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