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的《宽容》在中国热销,但是奇怪的是在其他国家这本书不温不火。(书的内容自己看吧。)
原因何在?
一个浅显的道理,当一个人处在饥饿中的时候,他一定对食物更加急需。中国人更保守,对新的想法更缺乏包容,对个性更难接受,所以急需这么一本书来缓解一下体内“宽容”元素的缺乏。
那么另一个问题,这本书能起到作用吗?
完全不能!当你告诉别人应该怎样做时,你必须告诉他,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很显然这本书中的那个勇者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承受不了那样的结局。
这只是一个引子。道理是宽容没有生存的土壤,它已经死了。
仓米成仇的故事告诉我们,施恩太多只能养出一个白眼狼,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它反咬一口。东郭先生不就做过类似的傻事吗?他救了狼一命,狼反倒要吃他。这些故事中恩将仇报的人(狼)本性其实不见得有多坏,只是利益驱使而已,你用所有的善良告诉了他们你软弱可欺,所以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将你毁灭。
让出利益固然是会使自己陷入绝境,姑息别人的错误则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沙漠里有一个人带着一只骆驼,晚上人要在帐篷里过夜,骆驼在外面。骆驼太冷了就把两个前足伸进帐篷,主人可怜他,容忍了;过了一会骆驼又把头伸了进来,主人默认了;又过了一会骆驼又将前半身伸了进来,主人强忍了;于是又过了一会,主人被挤了出去,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容忍别人的错误,最终,别人还是会夺走你自己的东西。所以毛主席说得好:“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孟子说人性如水,人性善如水之就下。荀子说人性如水,人性恶如水之就下。对,水都是流动的,如果你在湖中舀走一桶水,留下了一块空间,其它的水会不会静静地替那桶水守住那块空间?当然不会,如果坚守了那就是冰。水之就下就像人之趋利,没有坚守可言,没有宽容可言。如果说趋利性是恶的话,那么荀子说的是对的。可是荀子要求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克服天性之恶,这就不对了,人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更聪明,更善于假于物。而绝不是克服人性的恶,也就是克服趋利性。
不要随意施舍来显示你的胸怀;不要宽容别人侵占你的利益;不要承担别人的责任;不要被高尚与仁爱之心坑害太多。
说了那么多不要,那么要什么呢?
那么,首先互相帮助是有必要的,在确定别人会报答的情况下可以帮助他们。人是群体性的生物,互相的合作,分工的细化才促成了今天物质生产的爆炸。这是一种合作,是互利。
其次,偶尔服从自己的情感,让悲悯之心和一腔热血做一次主,只为了精神的升华,与他人无关。适可而止,无后续纠葛,无利无害,只为畅快。
最后,中国古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你真的是宰相,是最高领导,那么宽容将会变成你的特权,那么一切都是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