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感”这是上周三公司下午茶演讲时同事的演讲主题。
起因是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女生跟男朋友相处了九年,两个人互相信任,有对方的手机密码但是从来没翻过对方手机。有一天晚上她看到了男朋友的手机,是同组女生发给他的信息,于是往上去翻了,看到一年来她男朋友跟这个女生的聊天记录。发现他们每周都有单独吃饭,也有分享日常。虽然男生没有出轨,但是她毅然而然地分手了。双方家长极力劝和,连女生的父母都觉得,聊天内容里面都算是正常,都没有宝贝亲亲老婆之类的亲昵称呼。行为上也没有出轨,生气之后就应该给个台阶下。身边的朋友也有不解,但是女生很坚决不肯复合。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其实是男生和那个同组的女生都没有把握好界限感。界限感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再问一下各位。
如果男生,你们和另一半在逛街。一个美女,问你能不能帮忙拧开瓶盖。你会怎么做?反问女生的感觉有人提出了完美解法,问自己的另一半,你能帮他开吗?如果另一半说开不了,那就对着另一半说那我帮你开。
因为伴侣是一种很特殊的亲密关系,有唯一性和排他性。这是一个很需要界限感去区别区分的一个关系。有界限,才会让对方有愉悦感,让对方感到安全。把握分寸,守住原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修养。为什么我说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呢?这个是亲人之间也要掌握好的一个界限感。我从小跟我表哥关系也很好,我们甚至高三毕业一起去旅行的时候是住一个房间,上下铺的那种或者双床房。天天都坐着他摩托车后面到处跑的那种,后来他有了女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表嫂。如果我表嫂在旁,他一定是牵着我表嫂的,我跟在后面。副驾驶一定会是让给我表嫂坐,只有当我表嫂不在旁的时候我才会坐在副驾驶,方便聊天。这也是比较好的亲人了,如果是朋友或者同事,一般情况下只有两个人的话,我是不会坐在副驾驶的,特别是对方有家室。保持界限感可以给双方都节省很多麻烦,以及带来舒适。
我男朋友也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亲妹妹,之前他跟我说过他们经常会一起去逛街,甚至有时候会挽着手去逛街。我男朋友说,可能以后如果一起去逛街的话,他会一边挽着我一边挽着他妹妹。我拒绝了,我说你只能挽着我,因为我觉得应该有界限感。后来跟他妹妹一起吃饭逛街,坐方桌的时候他会选择坐在我的一旁,我们去手扶电梯的时候,他会跟我站在同一级,妹妹会跟在后面。这些小细节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会给女生带来莫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当然我也可以和他妹妹相处得很好,他去超市买单的时候,我跟他妹妹手拉手去对面的店看帽子了。
界限感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不止在于伴侣关系,我们中国家庭中的界限感概念更弱,而且影响更大。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知道一个明星,叫朱雨辰。前阵子他们去上了一档真人秀节目。39岁的朱雨辰现在还是孑然一身,让他注定孤独终生”的,不是他名气不再、身材发福,不是他脸上的痘痘,而是把他当宝贝养大,爱他爱到令人窒息的妈妈。朱雨辰的母亲,一直管着自己的儿子,事事都要经过她的同意才可以,儿子39岁了,依旧没有摆脱母亲的管制,朱妈妈不允许朱雨辰吃外卖,所以他去哪里拍戏,妈妈就跟到哪里,给他做饭。她还要求儿子照女朋友必须按照她的标准。她说:“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而且还会去干扰。
”为人父母,最可怕的是一直沉醉在自我感动的付出中,这是一个可怕的控制欲,使得他们永远划不清和孩子相处的界限,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替孩子操劳。在我们国家,关乎高考志愿、恋爱婚姻这样的大事,也不仅仅是父母的事,还是七姑八姨的事。那份关切似乎全是他们自己的事,看似是一份帮助,一份关心,但却是害了孩子。因为很少有人是以孩子的角度去做考量的,更多是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要娶要嫁的人,把孩子的恋人当成了自己要嫁要娶的人,然后把自己的意愿拿出来,努力的充满热情的苦口婆心的令其意见最终得以实施。这样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可能会得到一些妈宝男妈宝女,永远也无法自立,甚至啃老。没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当父母一辈渐渐衰老,他们也会越来越难熬。也有可能会是造成孩子很痛苦,因为她所要做的事情并非自己的意愿,而且被父母所胁迫。
但其实龙应台的目送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为什么说外国的孩子比较独立,因为他们从小就培养了界限感,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们也有权利去做出选择。
在工作中,界限感更重要了,因为工作不是生活,员工和老板有各自的界限,员工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老板为公司的整体负责,赌上的是各自的前程和真金白银。无论平时我们在生活中是多么要好的同事,小伙伴甚至相处成了朋友,但是在工作上都应该公私分明,坚守工作上的原则。每个职场人都该明白这些默认的规则,不应该因为私交好而僭越工作上的界限。还有一个工作中界限感不清而引发的悲剧。还记得杭州保姆纵火案吗?杭州纵火案的女主人,作为她的主顾,因为同情保姆,给保姆7500的高工资,让她开豪车买菜,借她10万块买房,也没有着急着催她要还。贫富的巨大差距,保姆的心慢慢失衡,善良的主顾过分的慷慨让她的界限感模糊了,金钱彻底唤醒她内心深处的贪婪,所以才有了最后的惨剧。
有处理得比较好的例子是,罗振宇曾讲过一件事。某次他去一家银行办事,因为业务较复杂,银行柜台经理大概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办理好,并且在这过程中,经理一丝不苟,非常耐心认真。半个月后,罗振宇在超市偶遇那位经理,两人闲聊之下,老罗才知道,原来他是自己节目的忠实听众,不仅如此,他还说了很多对节目的感想。罗振宇觉得很奇怪,问道:“那天在银行,你为什么说不认识我呢?”经理说:“那个时候,你是客户,我在工作,在工作场合,我不宜谈和业务无关的任何话。”这位经理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事,在什么样的角色里,说什么样的话。这才是恰当的沟通礼仪。
朋友之间界限感也是很重要的,朋友之间,再亲密,也要有间。都说好朋友,亲密无间。其实,亲密无间的朋友是做不长久的。有两则小故事。有个老张,他和大老板赵总是大学上下铺的铁哥们,赵总公司和老张公司有生意上的业务往来。有一次,赵总带几个高管宴请老张。席上老张喝多了,拍着赵总的肩膀,喊着赵总的绰号说:小五,你还记不记得你刚上大学时,穿着一双解放鞋,带着家里腌的咸菜和几十个鸡蛋来的学校……老张还在滔滔不绝地遥想赵总当年呢,赵总脸上笑容却挂不住了。老张不顾场合,当着下属的面,说起赵总当年的窘迫,换做谁,都会不高兴。这个老张,除了犯了朋友之间的界限感的错,在职场上他也犯了界限感模糊的错。直爽不等于无所顾忌,亲密不代表真的无间。就这样,赵总和老张的关系渐渐就淡了,最好的朋友,最后变成了点头之交。
还有一个人,她的闺蜜买房找她借钱,他把钱汇过去了。没想到,闺蜜一收到钱,立刻来找她,是给她送借条,而且还把利息算清楚付给她。她埋怨她闺蜜:“你那么客气干嘛,又打借条又给利息的。”她闺蜜回答:“应该的,越是朋友,越要明算账。每一笔钱都是有份量的,不能因为钱伤了感情。”不占朋友便宜,保持朋友间该有的分寸感,是一个人对待友情最好的态度。最好的朋友,也要亲密有间。
《请回答1988》中说:所谓的界限,就是到那里为止的意思。界限感不是疏远,不是冷落,不是傲慢,而是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