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新音乐(五)
我们都知道,表现主义音乐是续印象主义音乐之后的现代音乐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流派,正如印象主义音乐是反抗浪漫主义音乐的姿态出现一样,表现主义音乐也是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对立面的姿态出现一样。
德国表现主义作曲家韦伯恩是勋伯格的得意门生,同样也都经历了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体系的变革。他的成熟时期的音乐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音乐语言简练,尤其是他的《室内交响曲》和《五首管弦乐曲》等,都能充分地表明他的创作技巧和创作理念。无怪乎他的老师勋伯格在为他的《六首弦乐四重奏》书的序言中写道;“每一瞥目光都是诗,每一声叹息听上去都是一部小说,只有接受了奉献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这部作品的含义”。韦伯恩就像他的老师一样,对十二音作曲法,自由无调性和音列组织的应用都十分严格和得心应手。特别是在他的后期的音乐作品中,旋律,和声,复调,都被他看作于作为音乐作品的基调音列,也被他看作于音乐作品是在水平面上和垂直面上的反射,所以他的音乐充满着理性的全面控制。当然他的上述的这一些方式,也就成为了后来的先锋派作曲家们的一个起点。
我们也都知道,韦伯恩的音乐特点是配器十分的精彩,他的一条音乐旋律线可以同时分配给不同的器乐来承担,近似于中世纪音乐的分解旋律。有时不过是一二个音,难得是四五个音,连续用一种音色响出,结果得到了一个全部由或明或暗的音响闪忽交融成独特的色彩平衡的织体。他的表现主义音乐,虽然具有格言式的色彩性,但都以对词汇和色彩的悬念和爆发的敏感性而著称。因为他的音乐创作本身就充满着诗意,充满着色彩,充满着激情,也就能很好地反映出他的非凡的音乐创作的感性能力。也因为他崇尚自然,崇尚人性,崇尚自由,也就能更深刻地影响到他的创作思维,创作动机,也就能更执着地去追求新的音乐的审美道路。所以就有人说,他的音乐创作风格是新颖的,旋律和谐音是碎片的,不寻常的不和谐的音色的使用,形成了他的作曲方式的极端的简练,当然也就受到年轻一代作曲家们的推崇和赞誉。甚至也有人夸张地说,是他将无调性的音乐彻底地带入了一条歧路,刻意回避了听觉上的乐趣,转而以极其自我的方式,提供了所谓的谱面或是音符上的乐趣。当然了,他们的这一些人的所谓的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韦伯恩的音乐创作从数量上来说,并不是很多,总共也就是三十一部,其中声乐曲十七部,器乐曲十四部。在这些音乐作品中,他虽然遵循他的老师勋伯格的音乐风格进行创作,但两者也是着有明显的差别的。可以说,他把他的老师的十二音技术发挥和运用得淋漓尽致和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在他的十二音的音乐里,可以听出旋律的主题,都十分的短小,乐队的编制都压缩得十分的精简,曲式的结构也都十分的简单。他更多的是强调十二音的个体,而不是十二音的整体,预示着二十世纪新音乐的创作趋势和创作方向。所以就他个人而言,他的音乐是一种呐喊,是对以前这个世界音乐秩序的一种嘲讽。
1908年,韦伯恩的管弦乐曲《帕萨卡利亚》和无伴奏合唱《轻舟飞逝》,是在他的老师勋伯格的指导下所创作完成的最后两部作品,也是他的最后两部有调性的乐曲。《帕萨卡利亚》采用的是大型乐队的编制,乐曲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后浪漫主义的风格。乐曲体现出丰富的情感的表达,细腻精致的音响的效果和大幅度的力度对比。他的创作个性和创作方式的显露尤为的明显,如对变奏形式和复杂的对位织体的偏爱,对有一些音乐语汇,小二度,小三度的连续,以及对某些动机旋律的联系等,都在他的音乐创作中,能够看到的或是能够听到的最常见的十二音音列反复出现的特征和烙印。
无伴奏合唱《轻舟飞逝》是韦伯恩采用卡农音乐手法来创作的,让我们既看到了他对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所受声乐复调的影响,又让我们看到了他所受瓦格纳式的极度半音化的旋律,以及大量的不协和音的影响,便奠定了他的后浪漫主义时期的表现主义音乐的创作道路。也就验证了德国著名的钢琴家弗格特所说;音乐和艺术一样,都是表现极致的,都是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里,是人类救赎的良药。如果人不想变成机器,就应该去亲近音乐和艺术。音乐真的能感动人,而这份感动会改变人的一生,让人的生命更加精彩。
当然,韦伯恩最引人瞩目的音乐,还是他的无调性的作品。如《五乐章》《弦乐四重奏》和《六首管弦乐小曲》等,它们都具有热情的表现主义主观的精神理想,又都有具有主观的表现主义热情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以为,韦伯恩早期的无调性作品《乐队曲五首》它所展示的是作曲家将表现主义的音乐推向了极致的意向。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短曲形式的精通,同时还将音乐的素材进行了压缩,以产生音乐内容之高度的浓缩及超凡的音乐色彩为主要目的。特别是他借用这种简短的音乐格言式的声音线条,来表达无法形容的内容的追求。其中一首仅仅持续了十九秒钟,可见他对音乐的驾驭能力和创作功力。
韦伯恩的音乐和他的老师勋伯格的音乐一样,都需要我们坐下来静静地去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