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美容院嫁接睫毛,操作姑娘聊天说她“2019年的目标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另外就是她说到了怀念她的上一任男朋友,虽然她的朋友都觉得是个渣男,但是她还是在深深的反省自己。我很理解这种心情。一个经常在找自己毛病的人,跟我很像。我回复说“你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吧”。
姑娘有点惊慌“我是不是那种能够一眼看穿的人”。我当然说不是。她理解的感性就是什么事情都藏不住,所以觉得感性不是一个好词。姑娘说,她做过培训,职场训练的都是要理性,尤其是女孩子一定要跟感性做战斗。还有人觉得感性就是很冲动,做决策不明智。
感性=冲动?感性=无法控制脾气?感性=脆弱?这真是对感性最大的误解。感性和理性是人脑袋处理事情一个习惯思维模式而已,左脑控制理性,右脑控制感性,你用那种方式多一点,这个区域就会优先反应。理性是逻辑,是分析,是数字。感性是图像,感觉,艺术。理性让人专业,感性让人有才华。
我理解的感性,是一种此情此景的心理活动。无论是感伤,还是雀跃。你也不一定会表现在脸上,或者爆出脾气。会因为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眼神,你心里涌起的感受和情绪。只要是人就会有心理活动,而且你也控制不了这种心理随机泛起的活动,不然我们跟机器有何区别。所以在职场上做事,我们要考虑这个事情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反应,这些反应他们有可能说,也有可能不说。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同理心”,假设是你,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举个例子:A公司因为一个新项目成立了一个新公司B,需要从A各部门调一些人去过去组建一个团队。A公司的HR就跨过就直接找一些人去聊,名单是她和总经理定的。等和他们聊完了,再告诉部门管理者公司要调这些人过去,但没有告知具体离开的时间。过了一天后,这些人员的座位都空了才知道他们是这天就去B公司了。整个公司层面没有任何通知。自然A公司的所有管理者都是不爽的。她给出的解释是,她要做很多HR之外的工作,时间很紧,所以就这样处理。
这种事情在她这经常发生。她给市场部招人才,都是直接找总经理面试。招到人了市场部才知道来了一个人。整个过程都没有参与专业把控。在她的印象里,总经理>部门管理者,总经理看了,部门管理者就不需要看了。整个过程也不跟你打招呼。她还很义正言辞的告诉你,时间紧急这样办事效率快。
她以她自己是理性,公平自居。她认为她要把总经理的事情执行下去,结果出来就行了,至于手段是否刚硬粗暴,或者触犯员工不良情绪与否,她不在乎。当然这一套特别讨总经理喜欢,认为她指哪打哪。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其它人员,太感性,太小肚鸡肠。结果就是公司文化弄的非常压抑,毫无人情,公司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我是非常赞同在职场中要尽量理性。但是理性也是因为有流程,有规范,有基本的人文尊重的。连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得,还以这是理性自豪。解决问题,拿到成果,这是目标。拿到成果是需要软硬结合,攻心为上。能大家数舒畅接受的,自己又能达到成果,这才是高手。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带来更不好的情绪氛围,导致员工的逆反心理严重,工作效率低下,流失率高。
因为感性,才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国运惆怅离别的感伤。
因为感性,才会“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对生命飘零的哀叹。
感性感性,才会“人才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对爱情消亡的怨恨。
《全新思维》这本书就指出“未来属于高感性人才”。所以我们不要害怕感性,高感性还是一种核心竞争力。感性的人,虽然敏感,但也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提升体验感。更具有同理心。核心就在于不要一直陷在感性带来的负面情绪中就好了。
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这个理性是在这种嘈杂的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种力量。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种感性之心可以使我们触目生春,所及之处充满了快乐。
回到市场策划人员,市面上众多商品,都是运用文化艺术的思维来包装和营销的,不仅重视功能设计,更要有软性的营销创意能力,不只是讲逻辑还要有关怀,不只是赚钱,还要懂得运用左右脑的人,才是未来的感性创意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