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方法研究会计论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企业也越做越大,企业间的合并一浪高过一浪,企业合并已经成为目前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重组的基本手段。我国近来企业合并也频频发生,我国会计界的学者专家开始重视企业合并会计,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国际上正在逐步取消权益结合法而全面采用购买法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却明确提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并在2010年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对企业合并做了相应的解释。
本文以企业合并会计方法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合并的概念、界定、类型的划分等入手,对企业合并理论进行概述,其次通过对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介绍,分析了两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在对新准则有关规定介绍的同时,分析了我国企业合并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趋同的原因,指出购买法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中国目前保留权益结合法有其客观原因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探讨了两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深化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解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HM000145
关键词: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第1章 企业合并理论概述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经济生活中就会出现较多的企业合并等交易事项。为降低成本、减少同业竞争、扩宽生产经营渠道、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市场等,在我国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1 企业合并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的定义是:企业合并,是指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控制权的结果,或指两个或若干个企业实体权益联合的结果[01]。在美国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合并的定义是:企业合并是指一家公司与另外的一家或几家公司或非公司组织的企业合并成一个会计主体,这个会计主体继续从事以前彼此分离、相互独立的企业经营活动[02]。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的定义是:企业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题的交易或事项[03]。
1.2 企业合并的界定
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如果一个企业在不构成业务的情况下取得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则属于并不构成企业合并的交易或事项。
从企业合并的定义看,是否形成真正的企业合并,要看取得企业是否构成业务,但是关键是看交易或事项发生的前后是否引起报表主体的变化,而报告主体的变化主要产生于控制权的变化。在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对另一方的全部净资产实施控制,在合并发生之后被合并企业失去其法人资格,控制权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了报告主体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企业合并;或者一方并没有控制另一方的全部净资产,但是能够控制另一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形成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该交易涉及了控制权的转移,母公司需要将子公司纳入到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中,从财务报告角度形成报告主体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企业合并。
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在我国企业合并的准则中,按照一定标准将企业合并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同类型的合并,其会计处理所遵循的原则也不同[04]。
1.3.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定义,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是暂时性的。
(1)能够对参与合并的各个公司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有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2)一些相同多方是能够对参与企业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是指根据合同或者协议的约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投资者。
(3)实施控制在时间上是有要求,要求参与合并各方必须在合并前后较长时间内为最终控制方所控制。具体是指参与合并各方不仅在企业合并之前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在一年以上,而且最终控制方在控制企业合并后所形成的报告主体的控制时间也必须达到一年及一年以上。
1.3.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不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的控制,而发生的合并交易事项,即除判断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情况以外其他的企业合并[05]。
第2章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至今为止,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一直被国际上公认为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两种方法。因此本文分别介绍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对两者进行差异分析来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研究。
2.1 购买法
2.1.1 购买法的概念
购买法是企业合并业务会计处理方法之一。是通过支付资金、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权益性的证券等方式,购入被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同时承担被合并企业全部或部分负债。在购买法下,是存在购买行为的,因为合并交易完成后,合并双方是存在实质控制关系的,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来哪一方是购买方、哪一方是被购买方。就如同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购买机器设备、存货、固定资产一样。
2.1.2 购买法的特点
(1)企业为了并购而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及股票,按照并购日的公允价值来计算并购成本。
(2)购买方在合并交易中取得的被合并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都应当按照购买日其公允价值进行确认。
(3)支付的企业合并并购成本与合并中获得的被并购方净资产份额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差额的处理。
当企业合并所支付的购买成本大于实际取得被购买方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差额确认为商誉;当企业合并所支付的购买成本小于实际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计入到营业外收入。
(4)具体资产的增减值需随着资产的使用进行摊销,商誉则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并确认减值损失。
2.2 权益结合法
2.2.1 权益结合法的概念
权益结合法,是企业合并的另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权益结合法是现有股东权益在新会计主体的联合与继续联合,参与合并的各方不需要支付任何资源,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购买行为。具体的说企业合并时,是所有参与合并的股东以共同出资的方式来展开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完成的方式是靠实施合并的企业发行新的股票,与其参与合并的企业股东进行股票交换,使之现有股东权益在新的会计主体上进行联合和续存,由此可知,这种企业合并从本质上看,并不是一种购买行为,而是参与合并的企业为了共同分担收益和风险,联合控制他们的全部净资产[06]。
2.2.2 权益结合法的特点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1)权益结合法不存在购买行为,不是一项交易,是股东权益的联合,因此也不存在新的计量基础,其合并成本是按照被合并企业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
(2)权益结合法既然是所有者权益的结合,那么就没有发生购买行为,因此,被合并方的账面资产和负债均无需评估其公允价值,而是直接以其账面价值入账。
(3)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成本是按照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的,而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也是按照账面价值入账的。因此就不存在合并成本超过被投资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或合并成本小于被投资方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的情况,因而不产生商誉或当期损益[07]。
(4)因为不存在资产的增减值及商誉,因此不会发生增减值的摊销即商誉计提减值损失的情况。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引 言 1
第1章 企业合并理论概述 1
1.1 企业合并的概念 1
1.2 企业合并的界定 2
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2
1.3.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
1.3.2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
第2章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3
2.1 购买法 3
2.1.1 购买法的概念 3
2.1.2 购买法的特点 3
2.2 权益结合法 4
2.2.1 权益结合法的概念 4
2.2.2 权益结合法的特点 4
2.3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差异分析 4
2.3.1 理论基础 4
2.3.2 会计处理 5
2.3.3 财务结果 6
2.3.4 税务处理 7
2.3.5 会计信息质量 7
第3章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 8
3.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8
3.1.1 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8
3.1.2 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8
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9
3.2.1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 9
3.2.2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9
3.3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尚未完全趋同的原因 10
3.3.1 我国企业合并中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数量较多 10
3.3.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要求采用权益结合法 10
3.3.3 权益结合法能够促进企业合并,增强企业竞争力 11
第4章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1
4.1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1
4.1.1 权益结合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4.1.2 购买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
4.2 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改进措施 12
4.2.1 增加同一控制下合并的限制条件 12
4.2.2 制定可行的公允价值确认指南 12
4.2.3 规范商誉减值测试 13
4.2.4 及时解决实务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13
结束语 14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参 考 文 献 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