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楷模?
今天是端午节。微信上都是互祝“端午节安康”,没人说“端午节快乐”,为啥呢?其实原先大家都互祝快乐的,但忽然冒出来个杨广宇教授,“非遗专家”,石破天惊给大家扫盲,说千万不能让国人继续糊涂下去,以至于贻笑天下。他很权威地指出,五月初五是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这天忠臣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江,在祭祀他们时,大家怎么还能快乐呢?听起来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于是大家叹服,觉得自己太无知了。
不过,我这个人不信邪。杨某人说的对不对,必须先看看历史记载,验证一下才能下结论。
先来看看“伍子胥投江”吧。他投江了么?没有。伍子胥其实被逼用吴王恩赐的剑自杀,在五月初五他的尸体被抛入钱塘江。反正不是他老人家自己跳江牺牲的。伍子胥绝对忠于大王夫差,可下场竟然那么惨。怪奸臣陷害?我看未必。所谓奸臣不过是最善于揣摩上意的专家,他们不过用自己的嘴把吴王心里的话说出来罢了。这样的奸臣每个朝代都有。忠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昏君!其实任何人一旦成为君王,都要发昏,那只是迟早的事。忠于昏君值得赞美吗?还不如忠于国民,那才像话!可惜,在那个时代,在大臣和知识分子的头脑里面,这样的想法应该是死罪死罪,罪该万死的。
再来看看曹娥。孝女曹娥者,会稽上虞人也。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哭了十七天,绝望无助,在五月五日投江。但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是,她在江中五日后抱父尸出水,竟然生还!是谁这么有才,编出如此神奇的故事?想起来恐怕一定是为皇上宣传正能量的御用文人莫属。其父为何溺死?没有交代,反正是死了。留下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除了哭,还有什么办法呢?可恨当地管员居然如此冷酷,百姓也不见出手帮忙,这不是逼着她跳江自尽么?按照如今的说法,管员肯定渎职,应该撤职下台。那些冷漠的旁观者,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也不知曹娥家中是否有母亲和兄弟姐妹?很可能她无依无靠,家里穷得连包谷也没得吃,所以不如干脆追随父亲,一死了之?不管怎么说,她反正是投江了。编故事的人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挥出无比的创造力。居然编出“五日后抱出父尸”那样惊人的结尾。大概曹娥在江底搜寻五天,终于找到父亲,并抱着他的尸体出水,还活着!有人觉得自己的高明,说你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曹娥已经升入天堂,成仙了,仙人自然法力无边啦。大家知道,一般人死在河里几天后,自会浮出水面。曹娥哭了十七天,然后下水五天,说明她父亲在水下待了二十二天。可惜父亲是一具尸体,但如果曹娥是仙人,干嘛不干脆让父亲复活呢?那不是更美妙么?编故事的目的,估计是要大家要向曹娥学习吧?但这个榜样也太高大了,谁敢向她学习呢?不过,凡是我们树立的英雄,个个都无比伟大,高耸入云的。对此大家自然感叹一番,但学不学是另一回事。这个道理大家都非常明白的。
以上两件事,大概很多人并不知道。我找出来,不过是作为引子。因为我们过端午节真正要纪念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个高管,绝对是好管。至于好管的标准,不是别的,唯忠君而已。不过可惜的是,他虽然绝对效忠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对他的忠言不屑一顾。结果昏君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这让屈原痛心疾首!等到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忠于楚襄王。可这回他更倒霉,受到迫害,被放逐江南(当时的蛮夷之地)。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楚国灭亡。至此屈原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陷入绝望。深感自己虽有心报国(大王),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裁。
下面这段历史记载,读来很有味道,说明了屈原赴死的原因: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诗。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圣人当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与时俱进呢?众人都沉醉,你为什么不喝点小酒呢?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掸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宁可投入大江葬身于鱼腹之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亡。
读完这一段觉得如何?是不是被感动得要流泪?如此高洁高雅之人,生在这个浊世,实乃天大的不幸!只不过,其实现实世界本来就是那么污浊的!天真的屈原却以为不是如此。他始终效忠大王,却不被赏识,还屡屡碰壁,最终陷于绝望,唯有一死了之。但他的死唤起民众的觉醒了么?看来没有。大家只是叹息,死了一个好管,只好包一点粽子投入江中,假装希望鱼不会来啃食他的尸体。有谁真的相信鱼会乖乖听话?屈原之死到底对民众有什么意义?我不太明白。照他的看法,一般糊涂污浊的人又怎么能够理解他那样清醒洁净的人呢?只有他一个是清高脱俗的英雄,其他人怎么可能和他相提并论?你们可以苟活,但他绝不妥协。于是大家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屈原清醒么?难说。首先是大王不认可(认可屈原不就说明自己是昏君么?),管员根本不屑(跟着大王走才是正道),普通民众搞不清(不如喝点小酒,随大流混日子?),也许有后世文人要出来赞美一番,好表现自己的高雅。不过,要是让他们自己以屈原为楷模?那个还是不谈为好。
郑板桥有“难得糊涂”之说。照他的意思,装糊涂才是真清醒,但是要达到那种糊涂的境界实在太难。这么复杂,把我也搞糊涂了。但也许是搞清醒了,谁知道呢?
那么端午节大家是否可以互祝“端午快乐”?有粽子吃,有龙舟赛看,还有酒喝,硬要规定人家不准快乐,恐怕不合适,也无用的。依我看,还不如让极少数个别专家不快乐,而让大家都快乐,要好得多!毕竟人世间不快乐的事情太多,如果还要毫无根据,有意限制自己快乐,那不是太傻了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