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小小的个头,背着不能承受其重的书包,穿过如连锁酒店结构一般的走廊,走进一间可以容纳30多人的房间,慢腾腾地坐下,手忙脚乱地取出书本,直起身子,开始专注地听老师讲课。
近来在高思教育兼职助教,看多了这些孩子们像赶场子一样的穿梭在补习班的各个教室之间,莫名的生出一种疑惑,一种悲凉。孩子还这么小,在这个年纪该学的应试教育的内容学校不会不给教授,为何要让孩子们见缝插针的补习,没有一点点的空闲时间,每个周末甚至是每天下午下课之后,孩子们的日常就是赶往另一个“学校”。
我是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的人,甚至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就是一年级开始上学。当然,我年龄并不小,甚至是同龄人中上学最晚的,我开始一年级的学习时,已经是7岁“高龄”了。那时候并不是我的父母多么的开明,是因为环境的限制和师资的匮乏:在我们乡村小学里,一个老师要同时教授两个班级。好在我们那时懵懵懂懂,都是认真听话并且好学的好孩子,当然这也不得不归功于尊师重道的传统,我们那里对老师,那绝对是一百个尊敬。就我而言,我有时候不会听从父母的话,但是只要是老师说的,我都会奉若圣言,妥妥的一个“小信徒”。所以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对知识,对老师,是绝对的信服和尊重,虽然这也造就了我们后来性格中的一些缺陷如不敢质疑,但是总的来说,我们都在认真学习并且接受能力都不错,即使没有补习班,我们的成绩跟其他的人比并不差多少,如果非要说差什么,那应该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质疑能力。
中产阶级的父母们花费大量的金钱,把孩子送入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只求他们能够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拥有更多、更广的知识,为此甚至不惜牺牲孩子们的周末和工作日的休息时间。这是不是真的值得?我观察到,孩子们在补习班上的课,其实校内老师都会教授,孩子们上补习班只是一个复习和巩固答疑的过程。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时间,换来的知识的重复和更加繁重的作业,这可能对他们的成绩有着更好地影响,但是这真的值得吗?
小学的孩子们大多十岁左右,正是应该慢慢的了解世界,影响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也是一个孩子学习能力正在形成习惯的时候,难道我们就让他们沉迷于那些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就能弄得懂的知识上面吗?如果能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行走、去参加一个读书活动、去观看一场演唱会……那是不是比整天把孩子们关在一间间沉闷的教室里更有意义?
我们并不需要对应试教育的知识有多么熟练而深刻的掌握,我们更需要走出教室、走出去日复一日的补习,去看看外面的阳光明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