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我的创业故事采访》栏目/记录世间百态、分享创业经验、传播精彩故事/
当第一次见到陶秋德时,一脸的黝黑和仿佛饱经风雨的神情,还真不敢相信他是大学毕业生。但是,眼前这位93年的小伙乐观的态度和坚毅的眼神,那股创业人的韧性立马就展露无疑。在我眼里,大学毕业应该就是白面书生,但是陶秋德在果园里摸爬滚打几年下来,岁月的风霜雨雪让他成为一位成熟而稳重的创业人。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农业?他说,爱好,还有情怀。
不选“铁饭碗”,只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93年,陶秋德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大桥村委邓塘自然村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父母供他读书上大学,就是希望他能够跳出“农门”。然而,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家乡有一份热爱,梦想回到老家扛锄头与泥巴打交道。
高中的陶秋德怀揣着梦想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农业技术,做有知识的新农民。2011年陶秋德如愿考上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入学后,一有空他就到农学院向专家教授们请教果树种植和管理要点。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陶秋德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帮助家乡富起来!
2014年陶秋德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农业园艺技术专业毕业。那时,班里大部分同学报考公务员有个“铁饭碗”或者去大型企业工作。而他却去了一家专业对口的农资公司,从事农业化肥销售工作。刚走上岗位,他经常出外勤,结识了不少水果种植户,为自己回家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放弃美丽云南的梦想,一心只想返乡创业
2016年,陶秋德被公司派往云南昆明、大理、西双版纳三座城市负责区域销售工作,说实话,这是很多人梦想去的地方,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在旅游区里工作,是人生一大享受,也是梦寐以求的工作。可是,做了一年后,陶秋德毅然放弃了在云南的工作,返回家乡开创一片新天地。
陶秋德从云南辞职后,立刻兴奋地买了车票当天就跑回了家,说服家人朋友,第一时间报名并着手流转荒山田地。
陶秋德的老家邓塘村多年来以种花生水稻为主,有限的农田是村民的“宝贝疙瘩”。土地流转工作启动后,很多农户都不看好陶秋德的项目,“你一个黄毛小子,能搞出什么名堂。”仅有一些关系要好的同学和亲戚支持他,将零散的土地流转出来。
陶秋德只好“搬”来驻村工作队员及村”两委“干部,在他们的帮助下,陶秋德挨家挨户做工作,承诺优先安排基地就业、免费教农业技术、免费提供种苗肥料等。村民终于把土地流转出来给他。
链接互联网,实现“创客”梦
“利用在学校及工作几年的优势,向专家老师们和农户请教,了解果树种植选项、费用、发展前景,还走访考察很多农业基地。”陶秋德渐渐有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这几年,我体会了创业的艰辛,也感受了成功的喜悦,但更意识到肩上的责任。”现任大桥村团支部书记的陶秋德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示范,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参与家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小陶的基地上做事,有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能照顾家人,真好!”“吃了点知识饭就是不一样,是个有本事的好青年。”如今,谈起陶秋德,村民们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近些年来,水果受农药化肥污染的现象比较严重,消费者常担心果品农药残留问题,陶秋德就对果园化肥这一块特别注重,第一年下有机肥与农家肥,第二年的下农家肥,第三第四年下牛粪,打造以农家肥为主的绿色生态果园。
“我认为农业最难的还不是种植,而是销售,如何把优质的农产品更大范围地推广是我们今后要面临的问题。现在我在慢慢探索电商渠道,2021年发电商挣了不少钱。接下来,我会外出去学习,既是自己充电学习的需要,也希望学有所成,对自身果业发展、对村级集体经济打开电商销售渠道提供帮助。”陶秋德对未来充满期待。
参考新华社凡人故事 | 广西钟山陶秋德:怀揣“果园梦” 争当“农创客”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人民政府 叶天繁 毛岗 唐华/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