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倾听一位伙伴,她开始述说青春期女儿的近况,不愿意上学,每天在家玩游戏,看电视,还与另外一位不愿上学的同学联系紧密,还曾经与那位女同学表述:很有从高高的地方跳下去的冲动……
妈妈很紧张,很担心,很害怕,很焦虑,很烦躁,同理她的这些感受后,我尝试着去探寻她焦虑背后的需要,是焦虑女儿一直持续目前的现状会影响她的未来吗?特别希望她能尽快改变现状?还是焦虑自己的无助,希望自己找到更好的方式,或得到外界的支持,在不给女儿压力的情况下引导女儿往常规的成长路上前行?……
说着说着,她谈到孩子爸爸的情况时,又出现无奈,无助,无力的状态,同时表达了自己对之前一直对因为有思想共鸣的朋友相处时愉悦感的依赖,还有目前自己对这种被动状态的觉察,希望自己更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当她说到这里时,我适时给她反馈,反馈她对这种生活的主动性的向往,她马上回应我她有“明白”的感觉,身体马上由之前的紧绷转为现在的放松,然后她迅速结束谈话,充满信心地回家去再次开启与女儿的对话。
我也感悟于全然地倾听的神奇魅力,全然地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不做任何评判或建议,对方就很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困扰的方向!
想起前几天文霞老师对一位伙伴的倾听,也是全然地体会她的感受和需要,虽然在倾听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那位伙伴好几个限制性的观点或想法,文霞老师并没有急着去引导她,而是全然地反馈,引领她从浅层的亲子冲突深入到更进一步的亲密关系的冲突,进而体会到她更深层的自身的需要……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全然地陪伴和倾听,疗愈,自然地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