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青春期、一个学龄前,姐弟俩提前放寒假的状态,让老爸的内心戏舞台常常处于“两小儿辩日”状态——
“整天整天地紧闭房门,都不出来走动走动,那怎么行,要去说说”——“她关门就关门吧,你俩又不是那种互不搭理的关系,操心啥”;
“你看他你看他,闲得蛋疼,在垫子上鬼画符啊,得去制止”——“哎呀,画吧画吧,反正这垫子还不就是给他玩的”;
“她只要空闲就捧着手机,这么下去怎么得了,要去讲讲”——“喂,人家认真学习的时候你没看见吗,丫头已经算自觉的啦,别多嘴”;
“这玩具摊得满地都是,凳子几乎要被拆掉,拆家咩?要有规定”——“拆方就拆吧,又不是真能给拆掉,注意安全就行啦,别打扰”;
“你看看姐姐这房间,那真是桌子有多大,东西就能摊多乱,好想提醒”——“认命吧,谦哥都说过家里收拾东西第一名是爸爸的,第二名是他,妈妈第三,姐姐最末,说了没用”;
“口罩刚戴上就搞得这么脏兮兮的,瞎搞什么,多不卫生,得教训教训”——“谦哥他不愿戴,那也是因为确实戴着不舒服啊,你凶什么凶,提醒就行”;
……
这么说吧,眼睛里看到的都是“不能这样”,脑袋里想到的都是“别去打扰”,两厢较劲之下,呈现在两个娃面前的就是一个从早到晚似乎一直莫名其妙不爽的爸。
偶尔,“两小儿”之外,脑海剧场中会出现一个“上帝视角”的声音——“孩子,你这样自己跟自己较劲,影响的是全家的氛围啊!姐弟俩受到你这种负能量的影响,甚至比他们行为本身的‘坏’影响还要大哦!”
说不上晨钟暮鼓醍醐灌顶,至少也会“咯噔”一下,此刻,脑袋里面就会咔嚓重启一下:对对对,干嘛啊干嘛啊,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如果实在不爽了就直接提醒,哪怕直接生气,也比这样好。
然后,起立,带着谦哥玩游戏、讲故事,打开姐姐房门要她去院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甚至没事找事地把冰箱里的菜掏出来解冻,哼个小曲儿,摆弄摆弄。
行动起来嘛,总归比生闷气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