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刷到了性格色彩创始人乐嘉老师的导流课程(就是让你报课的广告),我作为一个主讲性格分析的老师,对他的广告很感兴趣。
乐嘉老师在引言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找伴侣,是找性格相同的好,还是性格相异的好?
他那段表述的大致意思是——找性格相同的伴侣,看起来很有共同语言,但是如果两个人都没什么主意,就迟迟下不了决定,一直会错过美好的风景。
两个人都特别有主意,就会整天争权夺利,都想让对方听自己的,家里容易鸡犬不宁……
这样看来,应该找性格不同的伴侣,刚好一个有主意,一个没主意,没主意的听有主意的,比较和谐。
再或者一个人是个“闷葫芦”,另外一个是个话唠,“闷葫芦”天天听话唠讲话就行了。
可是这样也有问题,没主意的不代表没想法,常年被压抑,有一天爆发了,两个人也会吵得不可开交;更可怕的“没主意的”看起来没有爆发,最后引发了身体疾病,提早一命呜呼了。
两个人一个是话唠,另外一个是“闷葫芦”,话唠还好办,“闷葫芦”常年不说自己想要什么,最后小矛盾发展成大矛盾,分道扬镳了。
讲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慨叹:我的个神!咋整?
还是单身比较好,对不对?(讲到这就该去报课了,哈哈哈)
先别说报课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对象还是要处的、婚还是要结的、孩子还是要生的。
伴侣选对了,每天过着诗一般的生活;伴侣选错了,每一天过着鬼节一般的生活。
那究竟是性格相同的伴侣更合适?还是性格相异的伴侣更合适呢?
在我看来,答案是:都不一定合适。
因为合格的伴侣,最重要的不是性格怎样,而是有没有调适能力。
有的人,能够及时对自己的角色做切换,在公司如大老虎一般,回家如小绵羊一般。
还有的人,你需要聊天的时候,他是话唠;你需要倾听的时候,他就安安静静地听你讲。
有人说:这样的老公/老婆去哪儿找?给我来一打。
可是说这话的人,有没有想过——你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你能不能依据不同的情境,来调整自己的状态?
恐怕很多人自己都做不到,却奢望另一半是完美的,所以生活当中会有很多的矛盾。
更多的夫妻,都是想要调整对方,而不是调整自己。
我跟老婆刚结婚那会儿,她嫌弃我做人太浮夸,说得多,做得少,经常答应了她却忘了,我嫌弃她人情太寡淡,凡事都算成本,经常让我觉得没人性。
她嫌弃我总是挑毛病,我嫌弃她家务做得不够狠,我们就在互相挑剔当中过了好几年,吵架是家常便饭。
后来我去和海峰老师学习了DISC性格分析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也意识到老婆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
意识到这件事情之后,接下来是要去调整她吗?
不,接下来重要的,是调整我自己,我一边讲这个课程,一边调整我自己的行为。
我看待事物的角度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也变了,我开始去欣赏她的细致认真,后来也给她报了性格分析的课程,她慢慢也开始欣赏我的外向与奔放。
当恋爱的光环褪去,两个人步入婚姻,面对的都是琐碎的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代替了“琴棋书画诗酒花”。
如果遇事,不能从欣赏对方的角度去看待,如果只喜欢挑对方的问题,那么找什么样的伴侣,都没用。
哪怕把你的“爱豆”给你,让你们一起过,很快也会被生活磨平了热情。
所以不是找什么样的伴侣合适,如果不改变自己,哪怕找一个天仙都没用。
当然了,如果伴侣有不良嗜好,而自己又忍受不了,那么一开始就千万不要在一起,甭指望别人为你改变。
比如对方不洗脚、对方爱抽烟、对方好赌博、对方是妈宝……
结婚之后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更糟糕,所以这种情况,一开始,就不要开始。
不然心软开始了,你就要天天在心里默念: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说白了,让自己变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