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闻晨报》专访王财贵教授:我不是讲经,而是教你怎么读经

《新闻晨报》专访王财贵教授:我不是讲经,而是教你怎么读经

作者: dcfac6b15823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11:59 被阅读0次

    原文题目:儿童读经教育首创者王财贵来沪开讲“读经教育的智慧”

    “我不是讲经,而是教你怎么读经”

    前言

    许多人是从被称为《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演讲视频里最早认识到王财贵教授和他的“儿童读经”。1994年至今,他始终坚持不懈地推广读经。为何读经?如何读经?古文经典中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世界?

    谈名字的由来:父母希望我大富大贵

    王财贵,这个名字很平常,很难和经典、国学联系起来。王财贵教授坦然解释:“小时候家境窘迫,父母希望将来能大富大贵。”接着他又笑道:“每年春节走亲访友,大家看到我都很高兴,因为‘财贵来了’。”

    王财贵教授看起来也和他的名字一样平常。“上世纪末,他在北方做过很多演讲,已经声名鹊起,在我印象中,这个人应该有一股书生气,但是见到他本人,却是衣着普通,再平常不过的一个中年人。”原《鲁中晨报》的一位记者在上世纪末曾采访过王财贵教授,十年之后,初见时的“视觉反差”仍令他印象深刻。但待王财贵教授一开口,平常的外表立刻剥离下来,这位曾接触过国内诸多国学大师的记者在心中暗自竖起大拇指:“王财贵教授传统经典随口就来,博闻强记之程度,确实很少见。”

    朴素的外表、随和的个性以及深厚的国学功底,让人看到了中国古代经典中倡导的为人方式和人文生态:知行合一。

    谈古人问道:从三五岁就开始读经

    面对生老病死,很多人都有恐惧与担忧,年过花甲的王财贵教授却从容地指着一头灰白头发:“多好,你看,这也叫‘真相大白’嘛!”

    不粉饰、不做作,也许是多年的国学浸润,赋予他豁达的人生观。但是,他的童年,恰恰没有机会读经。王财贵教授1949年生于台湾,他敏而好学,学业是全班乃至全校第一。“但我小时候基本没读过古代经典书籍。”

    到了十六七岁,王财贵教授意识到自身的迷茫和空虚,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他对自己的文化程度、道德程度都不满意,对语文课中的文言文有了重新的认识,在深奥晦涩的词句中,他发现,古人的学问和品德确实令人敬仰。“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古人能写这么好的文章,为何古代除了大文学家外,还有那么多圣贤豪杰?”

    后来,王财贵教授在课文“作者介绍”里发现了一个秘密,“古人都从三五岁,最晚七八岁开始读经,他们所读的书一生享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谈自己的读经之路

    读师范专科时,王财贵教授课余时间开始接触国学,在学校宿舍里看《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师专毕业后,遇到了隐士掌牧民,拜其为师,从读“四书”开始走上读经之路,“这才真正接触到国学的核心,但是我那时已经20岁出头,已经太晚,错过了学习的最好时候”。

    之后,王财贵教授师从国学大师牟宗三,成为其入室弟子。他曾撰文回忆,当年自己读台湾师大时,恰好牟先生来台大讲学,以一个国文系的学生去听大哲学家的课,不免吃力。但王财贵教授自勉:“听不懂有两种,一种是讲者本身理路未清、故作高深,当然令人莫名其妙;另一种是称理而谈、壁立千仞,超过听者的程度。”因为有了那样的认定,他愈不懂,愈觉有味。因为感到精彩难逢,所以每次听牟先生讲课,他都会录音保存,十多年下来,箱柜中已累积五六百卷录音带。

    谈读经教育: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人们的内心

    从1994年开始,王财贵教授开始推广“儿童诵读经典”教育运动,后又行走于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地,演讲千余场,得到广泛的响应与支持,掀起了全球华人地区“儿童读经”风潮,儿童读经诵经人数由起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今天的8000余万人。

    这20年来,王财贵教授也并非一帆风顺。质疑之声此起彼伏,有的人说他“复古”、“填鸭”,甚至嘲讽他是“书呆子”。在急速变化、多元价值观碰撞冲突的当下,在普遍的教育“实用主义”面前,“一根筋”推广读经教育,王财贵教授有些孤独。

    推广读经教育中,王财贵教授本人也深感,其间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于体制,而是来自于人们的内心。

    但是,即使身处无人唱和、遭人诟病的最窘迫境地,王财贵教授本人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孤独。在他看来,读经有三个益处:提高语文能力、吸收古人智慧、学习自我安身立命的内在道理。“因为所谓经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明的著作,含有深厚的智慧和内涵。”

    因此,在推广读经教育之初,他就知道,读经能够被全世界所接受。“这些民族智慧的经典,最终也将用来启迪民族智慧。”

    死读书才能活用

    古代经典说到底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学了这些道理,人们就能提高文化教养,就不会有假冒伪劣,不会有见利忘义……而这些道理,都应该在孩子心灵里埋下种子,以待在之后的成长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近代以来一些教育理论认为,传授知识必须在孩子懂得的基础上,才能读。也有很多父母和教师认为,经典连大人都看不懂,何况是儿童?

    对此,王财贵教授认为,所谓“读经”,重点在“读”不在“懂”,“读”和“懂”可以分开来。“因为儿童的学习特色在于吸收、储存和酝酿,不在于理解和运用。尤其是语文教育,要通过长期的熏陶,才能发生作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幼而学、壮而行。”他认为,一个满腹经纶的孩子,等长大了自然会懂,“如果幼年读都没有读,长大了连懂的机会,都没有”。

    儿子是王财贵教授读经教育的试验成果。读小学时,儿子在前三年是班里二三十名,老师并不看好。有一天,王财贵教授把一本《老子》递给儿子,让他每天背两章,《老子》四十天背完,再读《论语》。读了不过半年,孩子整个气质都变了。“到了五六年级,成绩名列前茅,初中时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叫他跳级考高中,到高中,全校第一。考上台大以后,读了三年,考研究所,又考第一。”

    王财贵教授推广的儿童读经有三“最”:最佳时机是从胎教开始,最佳内容是高深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以及国外经典;最佳方法是背诵,可以不求甚解,死记然后活用,而这种方法也最自然、最简单。

    “我不是讲国学,而是讲教育”

    那些还未结婚或者结婚了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正孕育生命的准父母;那些孩子还小但希望他顺利成长,或者孩子的教育已出了问题想要缓解,孩子成绩优秀但希望能在素养方面有更大的提升,这样的家长都可以来听讲座。而如果成年人,希望吸收古人的智慧、找寻安身立命的道理,也欢迎。“因为读经不仅对孩子有效,对大人也有效。”

    来听他的讲座前,是不是要先读些经典、做点功课?王财贵教授的回答是:“不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是讲经,而是教你怎么读经。我不是讲国学,而是讲教育。教育办好了,国学就复兴了。”

    王财贵教授简介

    1949年4月10日出生,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从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曾任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专任副教授、华山讲堂读经推广中心主任、华山书院院长等。

    1994年起,致力于国学读经教育推广。 2001年在北师大做了一场阐述教育理念的演讲,内容是教育应该如何回归人性、回归本源。这场演讲颠覆了人们心中传统的教育观念。

    王财贵教授的梦想是未来在内地建立一座千年书院,这个地方像世外桃源,能让人静心读经,承载千年育人的重负。

    (文礼书院今已落地浙江温州泰顺竹里乡,巍峨学府,矗立天地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闻晨报》专访王财贵教授:我不是讲经,而是教你怎么读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pf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