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简书从静安街寄来的一本书——《爱上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开心极了。
前段时间,简书举办了“写书评送书”的活动,虽然没能幸运地抽到150本书中的一本,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写作日更30天,最后收到了这本书,也算是不小的奖励。
这件事让我明白,收获的前提,是努力和付出,因为幸运光环不会一直眷顾某一个人。
而《爱上写作》这本书也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读书时代,想起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耳提面命,想起了我与书、还有写作是怎样走到一起的。
01 爸爸让我与书结缘
我有一个读书情结,书像一个玩具,一开始从爸爸手里接过,便是书不离手二十几年。
小时候,家里的观念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但具体怎么是好好读书,父母并没有给我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我是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慢慢体会到书的魔力。
爸爸并不是一个知识分子,相反他是和沙土打交道的人,他做建筑、做装修,有时还会做点小生意,虽然只赔不赚。
这样艰苦的谋生,并没有让爸爸远离书本。
他有一张书桌,全家只有他有那么一张书桌,深褐色,泛着红光,上面有一个竹子雕制的笔筒,还有一沓厚厚的书。那些书像一个宝藏,有中医医书、有万历年间、有周易、有书法书、有文俗故事等等,他闲时便读书,我也凑在一旁瞎看。
爸爸靠着自学,愣是掌握了开方子,虽然只治一些小病症,也仅在家族范围内受到追捧;他还学会了看五行八卦,给人算风水,这个倒是闻名了四里八乡;他写的毛笔字筋骨分明,很有笔劲儿,他的对联对仗工整,充满才气……
老爸曾送我一本书作生日礼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年将要去读初中,我的生日是在暑期,爸爸给我送了一本书,作为生日礼物,也作为小升初的奖励。他送的这本书叫《四大家族》,讲的是蒋介石时期蒋宋林孔四大家族的兴衰。爸爸也不管当时的我是否读得懂那本书,他便送了,至今我仍旧怀疑他是买来自己读的。
他对我在读书方面花的钱从不吝啬,甚至是勒紧自己裤腰带也要给我买书。在这一点上,我感谢爸爸将我带入了书的世界,虽然物质生活较为贫乏,但少年时期的我,绝对是同学之间拥有书籍最多,精神世界最为丰富的。
02 写作照亮我的青春
我有一个写作情结,它像一面镜子,从不会写、不愿写,到主动写、喜欢写,照亮了我的青春。
小学时候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反面教材,不是字数太少,就是文不对题,又或者是流水账。
因此,老爸给我订了《语文报》《作文大全》这一类的期刊,要求我每天阅读,做期刊上面的练习。
从那时开始,我会把有意思的词句摘抄到笔记本里,如果是大篇幅的文章,我就会剪下来,粘贴到一个大本子上。几年下来,攒出了厚厚一沓笔记本。现在翻看,页面已经泛黄,有一股陈旧的霉味,但是还能想起当时的认真。
在教育方面,老妈也是不甘示弱的,她要求我,不管放假在家还是出门游玩,都要写日记,日记内容由她来批改。
虽然老妈的水平很一般,她高中毕业,数学比较精通,文字方面算是外行,尤其是后来做了生意,书都不怎么看了。但即便如此,在老妈的监督和批改日记下,我也渐渐养成了写字的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后来,作文越写越流畅,分数也提高了,有时候作文还会被老师在班上读出来,作为范文让其他同学学习。
我没有什么特长,跳舞身子太僵硬,唱歌又极为羞怯,唯有写作,唯有那时候养成的读书习惯,唯有比较赏心悦目的考试成绩,让我在那个青春年少的时候,有了一丝夺目的光彩。
03 读书和写作,是我密不可分的挚友
读书像一种享受,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是能够在作者的笔下,深陷其中,忘乎所以的。
以前的我,并不相信语文课本里的囊萤映雪、羲之吃墨的故事,后来,等我闹了几次笑话,我就明白了。当你全神贯注读书写字的时候,真的会忽略周遭环境,连反应都迟钝半分。
书读得多了,你便有无数的话想要表达和倾诉,这时候,写作便成了读书人的诉求。
记得有一年,爸爸的生日,不懂因何缘故他在书桌上奋笔疾书,写了一篇类似于新闻稿的文字。然后,他把我们叫到跟前,布置了一篇作文当作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几篇作文被他小心翼翼珍藏到了现在。
我能感觉出爸爸内心写作的欲望,他那本对联集,满满都是自己创作的工整对仗的对联,他的钢笔字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堪比书法老师。
但在那个年代,一个文化不高,所获资讯不多的中年男人,并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学习写作或是发表自己的文字。如果爸爸能够活到现在,活在这个网络发达,人人能够我手写我心,人人能够畅所欲言的时代,估计他也会像我一样,在简书上写字,甚至比他的女儿写得还棒。因为他有积累,有阅历,有渴望,有付出。
现在,读书和写作,像我的两位挚友,充实了我的生活,照亮了我的青春。我深深地知道,我读的书还太少,我写的文章还不够好,但我相信,所有收获的背后,都需要努力和付出,我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遇见更好的自己。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7天(第二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