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博山寺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辛弃疾四十多岁的时候赋闲在家,这首词便是写于此时,抒发了当时的内心情感,同时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这首词篇幅虽然不长,但典故却不少,不是很好理解。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不在通往长安的路上行走,却屡屡来往于山寺间,山寺已经厌烦我了。
长安是唐朝的帝都权力的中心,做官的人一向以长安为仕宦的顶点,因此长安路象征着仕途。山寺坐落于山野之间,处于江湖之远。长安与山寺是两种生活环境,也是两种政治环境。开篇两句辛弃疾述说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他放弃了官宦之路,选择归隐山野。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北方大片领土都被金国占领,因此南宋朝廷在与金国的关系上一直有主战与主和两种政治主张。辛弃疾一心爱国积极主战,然而当时的朝廷大多数时候都是主和派占上风,主战派大多不受重用备受排挤打压。辛弃疾便长期沉于下僚,四十多岁以后便长期赋闲在家。
辛弃疾文武双全绝世大才,如果他能放下身段想当权者妥协,高官厚禄不说唾手可得,起码是大有希望的。然而,辛弃疾不肯放弃理想放弃操守,甘于低位甚至归隐山寺也在所不惜,辛弃疾的人格是很高尚的。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味无味:出自《道德经》,味是品味、体验,无味是平淡、平常,味无味就是品味平淡甘于平凡。材不材:出自《庄子》,材指的是突出优秀,材不材就是介于优秀与粗劣之间的平庸段位。
在体味平淡中寻求我的快乐,在不太优秀也不太低劣的平庸平凡的位置上度过这一生。这是辛弃疾的人生宣言,他打算平庸的过一辈子。事实真实如此么?往下面看。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 宁作我:出自《世说新语》,桓温和殷浩都很有名望,因此桓温常常有比较之心,有一次桓温问殷浩:“你和我相比,谁更强一些?”殷浩答:“我和我自己打交道很久了,宁愿做我自己。”殷浩的意思是不与他人相比较,要做自己,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岂其卿:出自扬雄《法言》,大意是君子以品德高尚求得名声,而不应当依附权势求取名利。
人间走遍却归耕: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其中有句: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大意是走遍世间,发现还是归隐田园是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辛弃疾发现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与整个世道都是格格不入的,既然这样,他只好选择归隐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这几句表达了辛弃疾的人生观,他不愿趋炎附势丧失自我,他要坚守高尚的人格高洁的品德。在浑浊的官场上这个理想是无法实现的,那么就放弃吧,归耕山野吧。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林中的松竹是我的真朋友,山上的花鸟是我的好弟兄。这两句按照自己意思理解也很好,但是如果知道典故的话就会理解的更透彻。
一松一竹真朋友:唐人元结在《丐论》中写到:“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意思是如果邻里间没有君子的话,就和松竹做朋友。
山鸟山花好弟兄:出自杜甫的诗句“山鸟山花好友于”,友于就是朋友的意思。
最后两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周围人的想法和做法都与自己不一致的话,那么就转向山林与松竹花鸟做朋友吧。
这首词实际上就是辛弃疾在遭受排挤打压之后,对人生路的选择。他没有向对手妥协,坚守独立人格与高尚的品德。他没有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保留心中那一眼清泉。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