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自己的学习时间全部都投入到了古典老师的《个人战略》课程中。作为第0期的学员,第一期的助教,真的受益匪浅,用比较俗的话来说:“认知开了天窗。”
这个课程是采用PBL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想详细了解推荐一部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还有一本同名的书(中文翻译名字《为孩子塑造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
PBL(项目式学习)指的是“通过团体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要你自己走完,“从问题到知识,从知识到答案,从答案到结果”。(Why What How)完整的体验从问题(Problem)到项目(Project)的三步。
PBL他绝不是一种教学形式的单一改变,也不是对现行教育方式的改良,它承载着对于教育思考的革新。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是可以培养应对未来社会的人。
在《极有可能成功》这本书中,作者写道:我们不仅仅是关注学习的因素,而是关注动机,这包括坚毅力,执着和自律的培养。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PBL是以学习者的动机为核心,关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课程中,学员被分成小组,小组成员每周固定时间会以课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对学习中的感悟进行升华,获得比自己一个人思考更多的收获。课程中,小组成员纷纷表示这个课程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触动和收获,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很难有这种敞开心扉、目的性很强、有具体事件的、非常细致、开放的思考和讨论,这样的讨论让自己感觉很激动,并且非常充实,充实到让自己感动。这样的讨论是我们内心深处非常渴望的,讨论中给我带来了很多非常实质性的成长。大家都很感谢这次相遇。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个人战略》课程的内容:
个人战略课程一共分为五大块:
PBL0:项目导入
PBL1:行业调研
了解职业的第一步,就是站在源头了解自己的行业,自己到底在什么行业?满足谁的什么需求,参与了什么分工。然后才是思考,如何在这个交换里,理解需求,提高自己的分工等级。
职业最悲壮的事情,莫过于在一个逐渐下滑的行业中竭尽全力,但是却没有起色。最幸福的事,是找到一个持续上升又喜欢的行业,不断的跃迁。
如何能找到风口,在大的社会上升通道中,占据一个好的分工。这是第一个项目“行业调研”要带给你的,看职业的全新视角。
PBL2:个人对标
作为一个外行,你是否被要求通过几次调查和访谈知道一个行业内的真实门道?这就好比要求一个没有学过中文的老外,制定自己的普通话考试计划一样,行不通。
那应该怎样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呢?
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找到业内的对标。
所谓对标,就是在你选择的方向上,找到做的最好的一群人,仔细研究人家是怎么做的。这种方式非常有效。
PBL3:发展路书
这是一场非常走心的向内探索,你会重新梳理自己从小学到职场的经历,找到其中最有成就的事件,邀请大家和你一起分析,从中体会自己的内在优势和内驱力。
职业发展最好的路径,就是在一个持续上升的赛道里,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最爱的事——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
PBL4:商业变现
再好的商业计划书,都要变现,个人战略同样也是。
职场中80%的人的身价,其实是被低估的。越是优秀,这种差值越大。因为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包装和外化自己的优势,简单来说就是有价值但是说不清楚。这个时候,一个好的个人品牌标签,就能帮助你把自己的价值外化,讲明白自己的价值在哪。
这周的项目里,请到了这个方面的大神老师——范秦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如何打磨自己的个人标签,如何在不同的渠道内传播。并且会开始打磨一份自己的简历2.0,这个简历不再是以往信息的堆砌。用这份简历,很多人在项目结束后转行跳槽成功,或者和老板达成加薪。
在第二周的个人对标路演环节,学员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学员感受:
本周课程最大的感受是,通过对对标人物的分析,开始梳理自己,开始找到自己真正焦虑的点在哪里。最开始以为我自己是喜欢对标人物身上的一些特点,比如说敢闯敢拼,坚韧决绝,但是后来发现其实自己性格中也有这一面,只是被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所掩盖,自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特别感谢这一周搜索分析对标人物,帮自己找到了原本的自己。
电影《一代宗师》中曾传达出个人所必经的成长过程“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一个人只有翻过一座山,才能将眼界大开。翻过“见自己”这座山,你才能见到天地和众生。
其实我身边就有很适合学习的目标,但是之前没有认真的去归纳总结过,通过挖掘细节找到适合执行的方法和路径,这是我后续做人做事需要认真努力的地方。
只有主动的去挖掘,通过深入的自我提问才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通过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对标人物当时的环境中,思考他们面临的问题,体会有价值的细节。这个过程是其他学习方式所不能带来的。
优秀的人总是如此相似。在做三层幕布分析的时候,发现对标的人物和很多牛人都有相似的战略点,他们也曾是小人物,在模仿中快速成长,在慢慢磨砺变成独一无二的牛人。这些相似点是十分值得在借鉴学习的。先模仿再创造自己的独特性,是我本周学习的最大感受。
这个世界上往往就只有两种策略,就是第一名策略和第二名策略。第一名,往往不断的开创探索和创新。第二名和后面的第三、第四,往往是不断的学习、跟随和差异化。通过三层幕布对对标人物进行分析后,你往往会发现他们相似的策略和每个人的差异化。
《个人战略》课程就像是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带着我们寻找未来的那个可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