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小学教育生活实践告诉我:
1.如果一个学生故意在我面前表现得调皮捣蛋,那十有八九是因为我们相处的时间不足导致关系疏远造成的,某种程度上孩子在求关注。
班主任比一般老师说话更管用,归根结底是长期相处驯养出的关系在发挥作用,年轻教师永远也不会懂这一点。
因此我一般谁调皮捣蛋就留谁,或间操帮我批作业,或晚放学后留下写作业,不为别的,只为借着事情相处以驯养亲密关系。
2.先有关系,后有教育。亲其师,信其道。有了亲密的关系,老师说什么孩子信什么听什么,没有这种关系,老师说什么都白说。因此不要急着去教育孩子,先想想与孩子之间是否具备亲密的关系。不是任何一个老师,对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教育的,只有师生关系达到一定的亲密程度,这位老师才有可能对这个孩子展开教育。
3.教育孩子不要直接批评或建议,先控制情绪闭上嘴巴耐心听孩子倾诉,然后接纳孩子,反问一句:你觉得该怎么办呢?任何方法都是个性化的经验,老师认为好的不一定适合孩子,孩子自己的想法更接地气,更符合他自身实际,更容易执行。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办法或想出的办法欠妥,老师可在最后把自己的建议提出来供孩子参考,注意:只是参考,莫要强迫。
当老师的人都“好为人师”,要做到闭嘴、倾听、接纳最难。
4.当相处也不起作用的时候,家访就是必要的,目的是去倾听了解情况,不是去提供高招,这一点应在一开始就要向家长点明,如家长求助征询,可反问其:你是如何想的?你打算怎么做?去家访前提前告诉孩子不是去告状,让孩子放松。
5.关系只是教育的开始,要让孩子良性发展,还必须引导孩子在学习成绩方面取得进步(有的孩子还需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孩子才能增强自信心,进入良性循环。否则徒有良好关系而没有学习的进步,那良好的师生关系又算什么呢?
6.搞好师生关系时教师不要抱有功利心,以为我对你好,你就要用好成绩来回报我,交换式的爱很快会被生识破。教师应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建设关系:我对你好,与你的成绩无关,只要你尽了最大努力,成绩差我也依然爱你。
7.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根据经验选择,但要注意:(1)千万不要刻意取悦学生,否则师生关系会异化。(2)建设关系的方法不是对所有孩子都适用,比如一些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你可能始终都无法走进他的内心,至于教育就更别提了。
8.一个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基本会经历如下过程:
(1)刚参加工作,希望被学生接纳,的学生也想给新教师留下好印象,此时眼中的学生个个可爱,师生关系融洽。
(2)调皮学生开始露头,干扰影响教学,且屡教不改,此时眼中的孩子个个是恶魔,再加上来自平行班成绩排名的压力,老师开始开启灭绝师太模式。教师成为希特勒式的独裁者,绝大多数学生唯唯诺诺,个别同学依旧屡教不改但表面上服从。
(3)教师基本控制住了纪律,开始认真专研教材教法。此时教师会有余力建设师生关系,但也只是作为换取成绩的手段,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没有心心相印与心有灵犀。
(4)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专业方面有所突破,部分教师成绩稳定始终名列后开始反思师生关系,部分教师成绩始终不理想也开始关注反思师生关系(后者要开始的更晚一些)。长期的与学困生的相处,使得教师不忍心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加上理性反思,教师终于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唤醒学困生不再浑浑噩噩,有责任引导努力学习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只要孩子努力,至于最终成绩已不重要。
(5)教师开始注重师生关系建设,但此时教师认识的高度与先前是不同的,他同情学生,渴望了解学生,开始听学生的心声,也更能接纳学生,此时教师想出的办法总是更正面、积极、阳光,学生也乐于和老师交流,并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力图表现的更好,基本上已经由他律走向自律。
(6)经过实践积累,特别是与一些问题生、调皮生的交往,教师会积累下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反思会符合实际情况,使得教师能更加自如地加以应用,这样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其它老师人人羡慕的班主任了,教学已不在话下。
(7)在后来的发展,作者我也想象不出来了,或许有高人已抵达并路过此地,恳请不吝赐教。
更多内容见:最重要的教育心理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