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需要被裹挟着成长的。这一次,我又深切地体会到了。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当地读书会的线下讲书活动。活动是读书会为明年全省的《我是讲书人》比赛预选组织的。《我是讲书人》每期有五个讲书人,这是第七期,每人要在十分钟内将一本书讲完。
评选规则是根据现场互动、仪容仪表、时间控制、语言表达等四个方面来打分。最高分者获得人气王称号,可以参加最终的人气王之间的比赛,最后胜者可以参加全省的比赛。
每期讲书人讲完后,现场没有专业人士点评,只是由在场的观众点评,相当于大众评审团。虽说不是专业讲书的,但能上台将一本书的精华在十分钟内讲出来,讲书人也是需要有点勇气和能力的。
第一次去参加这个活动时,我作为观众,点评了五个讲书人的表现。说点评,也是有感而发,完全没有专业水准,大概连业余都搭不上边。
而我就在那唯一一次的点评后,读书会会长认识了我。在开场自我介绍时,我分享了加入读书会两年多的收获,让在场的书友们感叹。于是会长要求我下回也要上台讲本书。我当时听了,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我想起了一个微信表情上面的字:臣妾做不到。
我以工作忙为理由,试图拒绝会长,哪知他一直鼓励我,说我有能力站在台上去讲书。我禁不起他的软磨硬泡,只好同意了。我的心里想,反正先答应下来再说吧。在答应他的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压力俱增。
我为什么要答应?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从没讲过书的我,又如何面对那十分钟的煎熬呢?
我的第一次讲书经历01
在煎熬中成长,既然选择了前行,就只有义无反顾了。想起读过一本书《终身成长》,作者说,自古以来,人们想的不一样,表现的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造成不一样的结果,与两种思维模式有关,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既然选择了成长,那就迎接挑战吧!于是,开始选书。选什么书呢?脑海里搜索一下,什么书让我印象最深?什么书让我受益最大?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是很多大咖推荐的书,是美国的一位心理医生斯科特 .派克写的一本心理类的著作。今年听樊登读过这本书,后来觉得很好,又买来读了两篇。这次参加单位征文活动又写过读后感。觉得它好,是因为我的亲身经历可以作为案例分享给别人听。选书完成了,接下来该准备书稿了。
我的第一次讲书经历02
虽然读过了一本书,但要在十分钟内讲出来,提炼精华是少不了的。得到上的王雨豪老师在《怎样成为演讲高手》中说到,演讲前一定要准备好演讲稿,而且要口语化,先讲出来,然后再写出来。而不是先写再讲。
于是,一边又一边的练习演讲,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文稿。过程中除了时间控制好,还要将每句都衔接好。为了和观众互动,还要想如何去和观众互动的话题。在准备的过程 中,我心中也不断地在质疑,我真的能上去讲书吗?
我自问,当听到会长要求我去讲书时,我的脑海里第一的反应是,我哪能讲书!如果上台讲了,肯定要丢脸的。尽管会长一直在鼓励我,我仍然在想着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时,我能感受到现场紧张的气氛,感受到自尊在颤抖摇摆。到那时,我还能记得要讲什么吗?
那么,现在我已经答应会长了,如果我一定要站到台上去,我一定要准备充分。于是我的脑海里又冒出了成长型思维,我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没讲好一本书而已,我的目的是学习,而这次就是一个机会。
这样想着,紧张的气氛好像又远离了我,我的思维变得活跃了。
我的第一次讲书经历03
那天下午,我早早的来到场,按照王雨豪老师所说,我熟悉现场的同时,也和书友们聊天,彼此增进了解的同时缓解紧张的情绪。经过主持人的开场白,我被抽到第一个上台去讲。
我终于站在讲台上了。面对那台下几十个人,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因为是脱稿讲,我仿佛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开口。就在这时,我看见会长鼓励的眼神,我的意识又回来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是来成长的,讲不好没关系,反正也就十分钟。
这样想着,我的思维开始转动。脑海里演讲内容的结构变得清晰,自然张口就说起来了。很奇怪,当你进入状态时, 你的紧张感就会消失。这句话说得对!紧张感消失了,在台上讲,就是一种享受,因为你想到这是将你的读书成果分享给大家,你会生出快乐,给予就是快乐。十分钟一会儿就过去了,我好像还意犹未尽。
我的第一次讲书经历第一次讲书,从选书到准备书稿,再到讲书,虽然过程中还有很多遗憾,总是觉得可以讲得更好点,内容更生动点,表情更丰富点,普通话更标准点,但过去的永远过去了。遗憾有了让你努力的方向,遗憾让你不断要完善自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这样换算,我的十分钟,那在台下要百年的功夫。而我只花了两天的时间去准备,自然是功不到,也成不了的。好在,我勇敢地上台了,并分享了我的成果。 这也许正如我讲的书名一样,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如果你坚持走下去,你会收获到更多的成长。
我又一次被裹挟着成长了,这一次,我突破了自我,下一次,我想我会更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