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晓起村,徽州千年古村落,在江南三月细雨微风的滋润中,显出初春的郁郁葱葱和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
清明粿---这种青青绿绿、软软糯糯、要外表有外表、要内涵有内涵的当地时令专属美食,是婺源春天最为独特的味道,跳跃在每个人舌尖的味蕾上,撩拨着每位在外思乡游子的心,就这样,成为一道永恒的家乡符号。
乡愁与舌尖,如深山溪流,缓缓流淌,轻轻诉说。又是一年清明节!看到清明粿,想起太奶奶。那是哪一年?应该有些年头了,我刚结婚的那年吧,回乡祭祖。兄弟姐妹聊天至深夜,二妹端出一盘清明粿给大家宵夜。睡在客厅中堂隔壁房间(现在“吾宅”一楼茶室的位置)的太奶奶本已睡下多时,此时却隔着板墙大声用婺源话对兄妹们嘱咐了几句,兄妹们听罢大笑,回她:“晓得啦!”只有我一脸茫然。二妹告诉我:“太奶奶说,你们在家清明粿吃的多,今晚就不准吃了,这盘清明粿都留给你嫂子吃,她在外地,吃的机会少。她辛苦,让她多吃点儿。”我微笑应着,假装去用筷子夹粿,想掩饰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
太奶奶做的清明粿,是晓起村中最好吃的,经常有要好的乡里乡村的邻居上门讨要,说是自己家母亲做的不如太奶奶的。
三月底,当山间杜鹃花、桃花相继绽放,山野田间、房前屋后就开始冒出嫩绿鲜活的艾草。艾草也称艾蒿,香艾。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它是制作清明粿皮的主要材料。
在我们徽州,清明粿制作工艺及其复杂:把刚从山间采来的新鲜艾草清洗干净、晾干;揉、捣,打碎或煮,取其汁水直接放入糯米粉揉成团,再用当地几十斤重的石榔头反复捣,最后和成一个大面团,所以清明粿的外皮口感是软糯中略带嚼劲的;最后取出一块,揉圆,大拇指转出一个坑,就可以放馅了。陷呢,可甜可咸。咸的有肉丁萝卜丝儿,少放些小虾皮就更鲜美了,这是我的最爱;我家先生喜欢酸菜馅的;孩子们喜欢藠头韭菜馅的。太奶奶和妹妹们做的时候会做几种口味,在收口压扁时做上记号以便区分。
蒸粿的时候,大家都围在锅边,觉得时间慢得要以秒来记时。一出锅,就迫不及待地十指大动。奇妙的感觉就在这牙齿轻轻咬破软糯的粿皮、接触到馅的那一瞬间集中爆发了!这一口咬下去,竟然触发了萝卜丝混杂着鲜肉丁汁水澎溅、麻辣鲜香的美妙口感,此时带着温度的幸福感将我包裹,抚慰了我思乡的胃,使我那颗思乡的心,也慢慢归于平静。
吃过清明粿,意味着假期结束,我们又要踏上离家的路。太奶奶从不送我们,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规矩。只是我第一年回家,不懂规矩,执意要跟太奶奶告别。当我在厨房找到她时,她正背对着我,低头轻轻用围裙擦着眼泪。我慢慢退出,不愿打扰她。我们走了很远,回头望去,太奶奶站在远处的大樟树下,朝着我们的方向看着,久久不曾离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