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参加JC市名师培养工程三年个人成长
那年冬天,木铎金声中,在市局领导高瞻远瞩地擘画下,一幅凤舞九天的美好愿景悄然绘就,一艘名师培养的巨轮扬帆起航。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与八十余名同伴一起,铭记胡局长开班式上的殷殷期盼(成为能说会干、能写会画、能歌善舞的晋城名师),开启了充满挑战而又令人痴迷的名师成长之旅。
那年冬天,导师见面会,那是一场美丽的遇见,遇见了儒雅睿智的Hy导师,遇见了优雅知性的Jcy导师,遇见了秀外慧中的Zjw站长,遇见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遇见了“语润童心”这个温馨的家,遇见了我将要努力成为的样子——有志存高远的职业情怀,有丰厚扎实的文化底蕴,有全面准确的课程基础,有娴熟实用的教学技能,有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
后来,我们依托《晋城市名师培养实施方案》,客观地分析了自身现状、优势与不足,拟定了催人奋进的个人发展目标,按“破茧”“化蝶”“舞天”等不同阶段量身打造了切实可行的《个人成长三年规划》,“高级研修”“名家领路”“名家领路”“信息技术指导”“读书沙龙”“实战练兵”,一个个任务驱动让我们成长的步履更加坚实。
后来,我们走出去,问道京师,问道滨城,问道海安,打开眼界,实地考察求取教育真经。在教育大咖云集之地,龚雄飞、裴纯礼、徐猛、梁卫……一个个大名如雷贯耳,聆听他们一场场关于教育真谛的饕餮盛宴,我肃然起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海安那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教育热土,感受着厚重而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教育文化,触摸着深厚而极具时代特色的教育思想,结识了厚朴而博学笃志的教育高人,何其有幸!在一次次的研修汇报上,我们或写、或画,或说,或唱,挖掘了自身潜能,展示了研修收获,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后来,我们引进来,把导师请到身边,扎根课堂,聚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标,通过磨课研课、观课议课、名课剖析等形式,跟我们一起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研究语文学习的道与术,探讨语文的学科特点及课堂教学的本质,交流不同文体备课的思考,探索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揣摩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实际获得,撬动学生的思维发展。三年来,我们研课30余节,听导师学科讲座6次,参与讲课2次,说课1次,学会了阅读教学时如何站在作者、编者、教者、读者等不同角度深度解读文本;如何抓住文体特点,用好教材这个例子,精心设计主问题搭建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如何进行基于数据的科学、规范的学情分析,并依此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难忘在导师引领下一起背《学记》的日子,难忘在导师推荐下一起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的日子,难忘与导师一起徜徉在晋师附小、实验小学等基地校坐而论道的日子……
后来,疫情期间,一方屏幕跨越时空,蒋智东、于兰、郑萍等专家从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促进师生成长、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的策略与形式、论文撰写、名师成长之路等不同维度倾情讲述了他们的真知灼见,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这段时间,面对面变成了一线牵,疫情限制了我们的脚步,却也使我们更加专注的研究课例及课例论文的撰写。我们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为教学实践寻找理论支撑,架起理论与实践间的通道。我虽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却也做了诸多尝试,写下了自己的学、研心得,《低段识字教学基本范式》《<我是一只小虫子>听课随感》《用好范例,让写话指导更有效》《文言文“四读”》《从心理学的视角看 “粗心”现象》等小文章都是我一步一步积累的最好见证。
后来,我们在金秋开展“读书沙龙”,助力自我成长; 我们在冬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助力学科教学。平日里,一方书桌前,我们用沉思和虔诚铸就探索的结晶;三尺讲台上,我们用智慧和热情演绎教学的奇妙。
不知不觉中,我变了,学习更有动力了,工作更有方向了。
学习成为必修课。《温儒敏语文讲习录》《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逐字逐句研读,深入把握其精髓;《语文学习》《小学语文教师》一期不落,常读常新,增强积淀。 “凤凰好教师”“小学语文名师”等官方公众号是我经常浏览,卢望军、王开东、近海深蓝等个人公众我也驻足流连。
我坚持深入一线,在片际研训上依托课例进行微讲座,指导老师解读课标,把握教材,紧盯语文能力的培养,设计切实可行的学生学习活动。同时,撰写课例分析、学科论文、教学随笔,发表在我县教育内刊《教科研信息》上,让这本季刊成为我传递教学教研信息的一扇重要窗口。
我致力于命题研究,每学期质量监测试题的命制都亲力亲为,反复删改,保证命题质量,组织县域内小学语文质量分析暨备考研讨会,把握教改方向,传递命题理念,反馈作答状况,剖析问题症结,构建起“考什么”“怎么考”“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一致性的教、学、评体系。命制的试题获“2020年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试题命制大赛”一等奖。以此为契机,我努力筹建自己的学科命题团队,以求带动一片,辐射一方,稳步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不知不觉中,我变了,生活样态更加平和,逐渐找到了我想要的样子。
清晨,边走路边诵读成为了习惯,坚持每日一诗,《唐诗三百首》已基本诵完。夜晚,各种闲书常备床头,《文化苦旅》《蒋勋说红楼梦》《曾国藩家书》《平凡的世界》等滋养着我的生命。零碎时间,听书成了一种习惯,《边城》《推拿》《白鹿原》等充实着我的生活。还有,我打定主意直面不善写作的短板,强化练习。于是,我注册了简书号,坚持日更,多则千言,少则数语,从听课见闻到工作反思,从读书笔记到生活琐事,大概写下了25万字。量变终归引起质变,我撰写的文章《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被推选参加“第三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论文征集活动”并发布在人教网“教师网络培训和服务平台”。
感谢三年的相遇相知,带给我教师生涯中无与伦比的生命体验。我深知,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我要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坚定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坚守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倾心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秉承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走好自己教研之路的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