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荡》之十一

作者: 徐云喜 | 来源:发表于2017-11-05 03:12 被阅读108次

    老部荡之十一,三代住房有因由

    苍茫长江,过竞千帆,葱茏似画。望锦绣山河,沃野万里,地灵人杰,意气风发。东岳显亭,丹青妙笔,为家乡石首添花。举全樽,聚肝胆豪杰,际会叱咤。蜿蜒百里公路,展故居景物灵姿发。观南靠六虎,西倚黄山,北依楚水,东染彩霞。桃花点点,杨柳翩跹,老部荡里蹦鱼虾。神归处,梦红砖青瓦,妙哉新华。

    老屋被戏称为‘台湾岛’,是因为交通不便,但风景优美。春有桃李争妍,夏季荷莲起舞,秋天金黄满地,冬景竹树银装。几十户人家围成一个圈状,除了没有朝正北住的外,其余各种方位的都有,基本上屋前有稻场菜园,屋后有树木竹园。就是怕下雨,黄泥巴一步一个坑,脚一甩到处嘣嘣响,自行车碾过一道痕,走五步需用棍子戳雨壳十来下。于是黄土岗上的人越来越少,只留下那一栋栋陈旧的老屋,在梦中让外出的人回忆纯真的童年。

    记忆中的房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儿时居住的土木草结构房子,一类是砖砌瓦盖的机建房,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对那两种房子应该有难以割舍的感情。

    其实,家乡在土木结构住房的前期,还有一段住“沙牛棚”的经历。听老人讲,解放前几年,我们的老家新华村那个垸子曾连续三年倒境溃口,老部荡周边一片汪洋,人称三倒垸。洪水消退后,乡亲们回家重建家园,满目苍痍,那叫一个凄苦,一穷二白又从头再来。那时重建家园,不像现在,大灾时,有解放军紧急救援,有政府出面赈灾,发放生活物质,灾后重建,还有八方支援。乡亲们用树木搭一个斜顶棚,上盖稻草,一家大小挤在简陋的临时栖身之地,人称“沙牛棚”,冬冷夏热,他们最大的愿望是有充饥之粮食,有御寒之棉衣,有温暖之房屋。

    待到灾后自救,慢慢恢复了生产,于是邻里相帮,修建了第一代的土砖房。不得不佩服前辈们的智慧勇敢,在没有依靠,资源奇缺的情况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播撒着希望的种子,耕耘着贫瘠的土地,修建安居之家,且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实土砖房住着特舒适,冬暖夏凉,那是祖辈父辈用双手砌成的不用外买配件的纯土房。在秋收过后,让田地爆晒,再利用牛踩千百遍,石滚碾得结实平整,然后用利刃划成整齐化一的方形尺寸,挖出后交错留孔码成长条,每块约二十斤,待风干晒干后运回建房子。

    一般情况是四周及内部主墙用土砖砌成,没有水泥石灰便用黄土和成稀泥,室内主要部位会立粗大的柱子支撑,副墙多在柱子间用竹子裹稻草排列,然后用稀泥涂抹匀称。墙筑好后在山巅用圆木搭连成檩子,棱子上盖床角(床角为条状木板),床角上再扣上密密的挂瓦条,挂瓦条上盖上瓦或是崭新的长齐稻草。门窗都用自家的木料盖锯后晒干,请木匠师傅现场做成。

    听老人讲土砖房子可住四十年左右,注意事项,一是墙面不能长期潮湿,二是屋面不能漏雨,三是木料不能有白蚁。

    我们小时候都在这样的房子里长大。我们队最后的一间土砖房是云洪云福云盛哥住过的老屋,他们三兄弟都在那间老屋结婚,后来都搬到城里去了。我还记得十来岁时云洪哥草书的‘燕尔新婚’在门前横批的潇洒字样。那栋土屋越来越苍老,一年年垮下,在前年春节还可见左后角的墙垛,去年底便只能见到断砖瓦砾堆在那儿,一段历史从此成了记忆。

    我还记得我和二哥住在正屋后的小土屋里的一件事,那时候的木门没有合页安装,是用上下木方挖孔,门背留两头木椽穿进去的,这样的门关起来肯定会‘咯吱’地响,我二哥老喜欢晚上偷出去和年轻哥们玩耍,很多年轻人拜师傅练气功,半夜回来推门有响声,若被严厉的父亲发现,嘿嘿,他肯定会吃‘竹笋炒肉’的。于是,聪明的二哥便会在出门前在门口留一杯水,半夜回来推门前先往门窝子里淋水,门便不会响了。

    建造第二代红砖屋时便到了八几年,慢慢长大的我从头至尾都有很深的印象。

    因为交通不便,我们岗上所有的房子都是乡亲们用双肩挑出来的,一公里左右的路程,砖,瓦,石灰,粗砂,水泥,卵石等建材全部由人力挑到现场。

    邻里乡亲纯朴善良,一家建房百家帮,每天约二十人左右来帮忙,不要工钱只管三餐,用乡亲的话说,那叫‘换手抠背’,互相帮助的精神传承了一代又一代。若是请到份中,就是田里的地不耕,也得帮一天忙再说,也有好多不请自来的乡邻。

    人工运输最累的就是挑砖了,二万块砖,每块四斤重就是八万斤,成年人可挑二十四块约一百来斤,力气大的能挑三十二块,我父亲常挑三十六块砖。那可不是挑一担两担,而是成天到晚不停地来回,那时节的人吃苦耐劳,就是肩痛腰酸也不会偷懒。

    普通的机建房子约九十来平方,长十二米,宽七米,高四米,屋顶呈人字形,前短后长便于利水,前墙二米五高,后墙一米八高。中间一大间为堂屋,后面多会留一米五左右宽的谷仓。左右两边为正房,正房后分别留有五平米的小间。

    我很羡慕的是甩砖,瓦匠师傅在砌墙的时候,旁边会有一个副手,帮忙提灰与排砖,反正让瓦匠师傅手不停才能出效率。随着墙面的高升,便用竹排达成条,这时副手会弯腰接砖,下面有人往上抛,一次两块并列,配合默契一接一个准。

    待墙面砌好,便是上梁贺喜了,亲友们会放鞭炮祝贺,主人买来糖果花生,由木匠师傅站在正梁的两边高高的梯子上,端着筛子往下撒糖,呵呵,我们小孩子往人群中拼命挤呀抢呀,装一口袋要吃好些天。

    建房

    一家建房子,百户来相帮。

    画线定方位,挖槽筑地框。

    肩挑砖和瓦,手锯门与窗。

    粗砂拌水泥,石灰混泥浆。

    笑语砌墙桶。吆喝架屋梁。

    四方八仙桌,烟酒桌面放。

    长条大板凳,上坐木瓦匠。

    荤素有搭配,五里饭菜香。

    月余新居起,半世心不慌。

    到新世纪,家乡基本上都建了两层的小洋楼,预制板封顶,虽然结实漂亮,但很多老人都说没有老式的平房住着舒适,可能是没有老房子住着自由,且与怀旧的心态有关。

    夜深人静,神归故里,我有一个愿想,年迈后,与爱人回到故乡,在老部荡边建两间小屋,种菜养鸡钓钓鱼,还要养一条小黄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部荡》之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qc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