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来到世上,本心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为什么长大后的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人间会有好人、坏人之别呢?简单的说,是由一个人的成长、生存环境所致。
一、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人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无不再给孩子做着示范。假如夫妻恩爱、追求进步,在这样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性格一般会开朗活泼、乐观向上;假如孩子在经常赌博、经常吵架、甚至发生暴力的家庭长大,那么孩子会把家庭理解成什么呢?再假如,当官的父母收受贿赂,那么,孩子长大后势必也会效仿。
当然,孩子的父母都会教育孩子“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总是帮孩子口头做一些是非判断,试图教育孩子长大后成为好人,但总比不了自己榜样的力量。所以,做人之道首先是来自父母的行为。
二、孩子的朋友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朋友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社会环境
人长大步入社会,就会跟随社会调整自己的三观,于是有人用权力为人民谋福利、有人却以权谋私;有人救人、有人却杀人;有人彬彬有礼、有人却粗野蛮横;有人阳光、有人内心黑暗……。此时的某些人就忘了初心,慢慢地陷入只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也可能会发生扭曲,形形色色的犯罪也就不约而同的产生了。
试想他走在洁净的大街上,作为一个正常人他会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吗?坐在安静的场所,一个人大声喧哗他好意思吗?周围的同事都一门心思工作、追求进步,而他只想勾心斗角,有对手吗?他的交谈对象心平气和、和颜悦色,他会口吐脏字吗?一个领导,他的上下级都廉政不阿,那么他想贪污,有市场吗?……
所以,环境造就了色彩斑斓的世界,成就了无数的成功者,也造就了一些心灵扭曲、善恶不分、披着人皮的恶人。
四、不忘初心
创建和谐社会,是社会每个人的责任。而人作为社会一个体,要想成功,就要选择正确的做人之道,回归本性、不忘初心,远离贪、嗔、痴。
日本的稻盛和夫“动机至善”、“过程至善”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就是个最好的佐证。相反,从历史到现在,有多少人通过自己的拼搏成功了,最后败在了子孙后代手中;又有多少人不择手段暴富了,因三观不正而回到了解放前。究其原因,是自己丢了初心,或后代丢了初心。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就是这个道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网友评论
见:文章采用了多种形式,既有名言名句引用,也有内容相宜的配图,文章结构清晰,人性的影响因素分为父母、朋友和社会。
感:人性这个概念太庞大,可以进一步定义。是人的性格、人的品德,还是人的行事风格。
思:人性发展复杂多变,文中主要讲了后天影响,基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论证过程中,有些推论比较匆忙,可以深思熟虑。
行:外部因素会影响人性的发展,建立内心反馈秩序,也能一定程度减轻外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