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济下行的破局

作者: 闪电财团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09:11 被阅读45次

    在元旦前,财团更新了财富游戏的第一章《财富游戏法则:经济规律》

    文中提到了经济周期对于人生财富的影响。就像这样:

    很多读者看完,留言总结到【人生财富靠康波】,顺便感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对经济下行感到了无望。

    但其实不用,上一篇文章我们就指出,虽然蓝色线大周期不可逆,但即使经济下行,粉色线代表的小周期,依然有不少的赚钱机会。比如美国经济萧条时期的贩私酒。

    大周期不可逆,但是财富游戏永不停止,小机会永远存在。

    如果看过了我们上一篇的经济规律,了解了大、中、小周期和人生周期之间的关系。

    但是面对自身处境,对于“经济下行周期中,到底怎么跨越低谷”仍有疑问,那么接下来的内容或许对你有帮助。

    面对真实世界的经济下行,具体到个人财富层面,我们有哪些可操作路径来帮助我们穿越周期呢?

    路径1:二次技术创新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它的成长期和衰退期,这就是生命周期。

    但通过二次技术创新,可以避免继续衰退,并带来二次成长。

    这个方面的典型代表就是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以PC起家,与联想公司诞生于同一个时代。结果中途乔布斯被踢出苹果,联想开始慢慢蚕食市场份额,苹果由于缺少创新,市场份额由16%下降到4%,接连换了3任CEO都无法帮苹果摆脱破产危机。

    乔布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重新回归苹果。乔布斯回归后先是推出了IMac一体机,挽回了PC端的颓势。后推出iPod进军新领域,等到第一代iPhone问世,彻底打开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通过iPhone手机,苹果从PC时代顺利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并让登上了龙头的宝座。联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远远甩开。

    这就是通过二次技术创新,走出衰退进入二次成长期的典型代表。

    那么,当一个产业每次都能在经济周期中通过二次创新走出困局,它的走势就是这样的:

    如果所有产业,都靠二次创新避免了衰退,整个经济周期的走势就变成了这样:

    这也正是我们在前几年的新闻中,不断看到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原因。

    路径2:跨行/转型

    很明显,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空白领域越来越少,二次技术创新的空间也越来越少,突破新技术需要的时间则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高,进入衰退期必不可免。

    那这个时候,个人和企业应该如何抉择呢?

    首先看个人:

    还是以爷爷、爸爸、孙子三代人举例。

    不论哪代人,一个人的职业黄金期一般就是22~60岁,将近40年的时间。

    一代人的职业黄金期,平均会经历2到3次的经济危机,而每次经济危机其实都是产业兴衰迭代的轮动效应。

    比如经历了“大锅饭”和“改革开放”的爷爷辈,这个过程正是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制造业大国的转变。在这种产业轮动的大趋势面前,是选择继续种地,还是进入城市进入工厂打工,从结果来看,完全是走向不同人生的分叉口。

    比如经历了“世界工厂”和“房价暴涨”的爸爸辈,在08年经济危机前,很多人靠制造业发家。小到几人规模的小作坊,大到拥有几条完整流水线的大型工厂。制造业时期的红利,帮助无数人实现了财富的积累。但等到了08年经济危机,制造业开始衰退,房地产业开始兴起。如今无数制造业老板感慨,辛辛苦苦干一年,比不上老婆买房投资的收益。

    比如经历了“互联网浪潮”的孙子辈,见证了人人网的衰落和微博、微信的崛起,这正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迭代。曾经辉煌一时的站长角色消失,APP开发者兴起。而其中最成功的个人跨行案例,就是曾经做电脑杀毒软件的雷军,后来转行做出了小米手机;曾经做出网页邮箱Foxmail的张小龙,后来做出了微信。他们之前很成功,进入移动互联网后,他们更成功了,这就是增长红利的作用。而如今,人工智能正在兴起。

    无论多么危机的时刻,总有一个行业是在增长的,进入那个行业,你就拥有了超越周期的收益。

    再看企业:

    以美团为例。

    刚开始,美团是做团购网站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团做了团购APP。

    后来,美团开始做外卖。

    如今,我们打开美团最高频的需求就是点外卖。

    这个过程,被互联网行业称之为——跨越非连续性

    这个概念看起来很新,但其实和罗振宇的“小趋势”异曲同工,都是将经济规律中原本的普适性原理,提炼出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具体表现,起一个新名词,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独立共识,区别于其他领域。

    不是有个段子么,一般人分行业是这么分的: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互联网业;互联网人分行业则是: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

    我从金融业跨行到互联网行业后可是深有体会呢。

    所以,互联网产品的跨越非连续性,到底跨越什么的非连续性呢?

    其实就是避免衰退,跨越增长的非连续性。

    产业增长、企业增长、产品增长、用户增长、利润增长,这些增长的周期其实都是相同的,都会经历:从增长到衰退。

    美团从PC到移动互联网,从团购到外卖,通过两次连续转型,成功避免了衰退,跨越了增长的非连续性。

    路径3:跨国套利

    典型代表就是制造业的跨国迁移。

    第一次迁移是20世纪初,英国将大量产能迁移到美国。

    第二次迁移是20世纪50年代年代,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德国这些战败国转移。

    第三次迁移是20世纪60至70年代,日本、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

    第四次迁移是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四次跨国迁移的过程,就是跨国套利。

    发达国家将自己已经成熟的工业体系,直接复制到比较发达的国家,不用二次技术创新,不用跨行/转型,只需要复制,就可以低成本进入二次成长期。等到工业体系在比较发达国家也走向成熟,市场趋于饱和后,就再次将整套体系迁移到欠发达国家,同样是避免衰退,跨越增长的非连续性。

    中国现在就在经历这样的迁移过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外资在中国投资建厂,接纳了欧美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而现在,随着中国发展过程中房价、物价、人工、汇率的水涨船高,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迁移。

    这种迁移过程,正如图中所示,中国的制造业经历高增长后,已经是比较发达国家,随着市场饱和、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制造业开始衰退。所以企业主们会自然而然的趋向成本更低、市场增长空间更大的欠发达国家,从而再次进入高增长。

    同时,制造业既是重资产行业,又是供给端。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永远处于微妙的动态平衡,导致制造业很难单纯的靠二次创新或者转型来完成跨周期。

    制造业的二次创新成本十分高昂,技术更新带来的往往是效率的提高,即产能的扩大,但当市场需求没有增加时,不管不顾的产业升级,必然带来产能的过剩。

    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家发行了四万亿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实行光伏产业补贴。结果仅仅3年后,2011年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新闻就登上头条,行业陷入骗补贴、恶性竞争、亏损等负面影响。

    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是好事,但市场供需问题是经济规律,增长停止是经济规律发送给制造业市场已经饱和的信号。

    所以,寻找新市场才是制造业的正确出路。正如中国的山寨机卖往非洲,小米进军印度。

    再看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套利。

    典型代表是一家叫“火箭网络”的公司。

    火箭网络的定位是“投资企业+创业孵化器”,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德国版创新工场”,但火箭网络要比创新工场坏100倍。

    他们的做法是:密切关注欧洲、南美、亚洲这些地方,一旦发现有哪些优质的初创公司是模仿硅谷最新模式做起来的,立刻投巨资支持,等他们足以占领当地市场,就把公司卖给被模仿的硅谷公司,从而大赚一笔抽身走人。

    奥利弗总结出这样一条商业逻辑:“大公司想要做大或者上市,都必须全球扩张,但离开美国,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从零开始,往往是吃力不讨好。我们这么做,只是让这些硅谷的互联网大公司有一个更快捷地进入本地市场的机会。

    看起来很像诡辩对不对。

    但这个商业模式真的成功了,这家公司每年靠在第三国家山寨硅谷创业项目,再卖回给硅谷而盈利。

    难道这些硅谷创业公司傻吗?明明自己的创业项目,被抄袭了还要买回来,重新做一个不好吗?

    这里面就是跨国套利的时间差问题。

    正如制造业的跨国套利,不能从一个发达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发达国家,而是要迁移到发展中国家,是因为所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风口期都过了,市场基本都饱和了,经济发展也基本都放缓了。

    但来到发展中国家,汇率造成的资金成本低,经济水平造成的人工、物价水平低,技术不成熟造成的市场需求没被满足,这些因素一叠加,形成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从发达国家来到发展中国家,如同穿越了50年一样,一下子穿回到了制造业的风口期。就像如今的北上广深青年每年春节回到自己十八线小镇的家乡,仅仅是地域的跨越,时代都仿佛不同了。

    互联网的跨国套利同样,火箭网络抄袭了硅谷项目,在硅谷来临之前,先占据了增长期的风口,等到硅谷开始跨国布局,面临的就是二选一:

    1.收购,然后垄断市场;

    2.不收购,竞争市场,但是已经错过了增长期。

    竞争好还是垄断好,相信大家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对于个人和小企业而言,如果跨国套利看起来不现实,那么不如试试跨地域套利。

    比如,将一些在北上广深已经成功的模式复制到二、三线城市,等到二三线城市也饱和,再向下渗透,复制到地县级城市。

    典型代表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以纯、美特斯邦威等国产服装品牌。

    如今北上广的已经很少见,各大商场里更常见的是优衣库、HM、Zara等快时尚品牌,但等到过年回到十八线小镇,会发现以纯和美邦依然是热门商业街里最显眼的服装品牌。

    这个就是典型的跨地域套利,在北上广看似已经衰退的品牌,向下渗透,依然有新的市场空间。

    总结

    你看,看似无处可逃的经济下行周期,我们依然有很多方式可以穿越周期,就像曾经洪水滔天的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下,依然诞生出了我们今天的移动互联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经济下行的破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xc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