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先生想用美育替代宗教,丰子恺提倡艺术建国,这些话都大胆,能惊飞鸟、落梅花。民国的美育,曾在战乱贫困中韧性绽放,却又被时间的尘土掩埋,唯余暗香。
2017年的今天统计全县师资情况,教师按师生比例是够的,但体音美却又是极缺少的。没有体音美的师资,美育从何而来?童年有声有色,受艺术熏陶的孩子长大必不会焚琴煮鹤。童年以分数贯穿,受功利培养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要求他们淡定豁达呢?
民国时期的各科教材似有共识:撷取身边事、时令景、当下人,让课本的世界通融现实,春秋冷暖,世界黑白,生存苦乐,以艺术表现感知。国文、修身、常识、公民教育的课文中涉及的题材,在音乐、美术中也多有呼应。
当下呢,课文有假、有大、有空,用课文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脱离现实的虚幻,教师常感叹:一天的教育,不及到家家长的一句话!为何?因为你的教育在现实面前是不堪一击的!
当下,学校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主课,扩疆掠土,体音美却无立足之地。我先前所在的小学,每每到各种考试前,体音美是要停课的,有的是语数英老师主动要的,有的是学校行政要求的,因为成绩是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因为成绩是衡量老师的极重要标准。
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气质的培养,是情商的累积,是一生无心的受用。
愿学生的课堂上多一些梅兰竹菊、少一些ABCD;多一些多来米发,少一些1234。
读《有声有色有山河》有感 2017年2月9日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