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理论叫“终峰”效应,就是讲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记忆往往是“身在巅峰”的时刻和“最终结局”的时候。
也就是说,我们回忆过往的时候,往往记住的是那些吃过的最大的苦,或者享过的最大的福,以及整个事情的最后结局,对于中间的部分会自动忽略不计。估计这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和空间而采取的一种简要记忆法。
终峰效应对我们人生的幸福感体验有很大的影响,也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比如我们看一个故事片,最关心的是主人公或者故事最后的结局,以及中间那些最刺激的所谓高峰阶段,那些中间铺垫的过程,往往记忆模糊被自动忽略。
同样,先甜后苦,让我们对苦的记忆更加深刻,这会大大削弱我们的幸福感。而先苦后甜,哪怕这个苦的程度更深,时间更长,但因为结局是幸福快乐的,因此我们的幸福感会保持较长时间。甚至因为有了前面痛苦的铺垫,后面的幸福感会更加强烈。因此,绝大部分故事片的结局都是大团圆,或者是好人战胜了坏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因为这是我我们所期待的,它给我们带来了欢快!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以惆怅、悲惨为结局的“悲剧”作品,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思考更深入持久一些而已。
本来苦与甜也是比较而产生的,没有前面的苦做铺垫,后面的甜也就没那么深的感受。比如我们喝了苦味十足的苦丁茶之后,即便是喝一口白开水,也会感觉很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苦而后甜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