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的第3集,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介绍的三位译者,都是非常有自己个性的词语摆渡人,TA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默默耕耘让人钦佩。
马爱农的日本朋友给她寄了本《绿山墙的安妮》,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决定要把这部作品翻译过来。她比较幸运,爷爷是著名翻译家马清槐,和钱钟书是清华大学的同学,在商务印书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过,对她的帮助和影响很大,翻译完《绿山墙的安妮》后,就爱上了翻译这个工作,她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绿野仙踪》、《彼得·潘》的翻译者。
第一次知道马爱农与妹妹马爱新是《哈利·波特》译者,2016她一个人又把全部七本书翻译了一遍,她说:爷爷告诉她翻译工作一定要严谨。因为翻译工作不可能经常外出,她在翻译和阅读当中找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抵达不同的远方,弥补了她的缺憾。
包慧怡是大学老师,在复旦大学教授英语文学,同时也是一位青年译者,出版过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集《唯有孤独恒常如新》、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散文诗集《好骨头》,她的翻译之路是从遇到普拉斯的《爱丽尔》开始的,她在普拉斯的诗中确认了她自己想走的路,并开始着手翻译。
一个人埋头写作、翻译阅读才是她最自在的状态。她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中世纪文学。对中世纪的诗歌非常热爱,让她从本硕所学的现代文学专业直接敢跳到都柏林大学的专业,在那里她需要每天8个多小时在地下室翻译,研究中世纪手抄本,翻译是想很寂寞难耐的工作,如果不是非常热爱的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四点半起床,五点钟开始写作,83岁的翻译家杨武能先生常年保持这个习惯。杨武能先生翻译了《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魔山》的等德语经典。他翻译的《格林童话全集》陪伴了一代代中国孩子长大。2000年他获得了德国总统颁发的国家功勋奖章,2018年获得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杨武能先生的一生起起伏伏、大起大落。他最初的梦想是修三峡水电站,因为体检发现色弱,当不了工程师;他还想当音乐家,可是家里连一把琴都买不起,音乐家的梦想也落空了;被俄语文学感动,16岁的他考入俄专,在此,立志做一名俄语文学翻译家,随着1957年中苏关系恶化梦想再度破灭,辗转到了南京大学学习德语。困难时期他翻译得到的稿费接济了一家人。在动荡年代,他的书被拿走,勒令他去扫厕所,梦想再度破碎。
作为重庆人,出门就是爬山,有的是毅力。1978年,中国恢复第1届研究生招考,杨武能毅然辞去了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工作,告别妻女,考取了社科院的研究生,师从翻译大家冯至先生,他说:我就是拼了,那一年他40岁。重新出发,一般人哪有这种魄力?
看完了三位词语摆渡人的翻译之旅。很有感触,再看这些书时,就会很要珍惜,有一种神圣感和敬畏之心。这些译者、编者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把这些好的书籍介绍过来,为读者打开了多重未知的世界。
包慧怡说她相信:翻译具有更新语言的力量。作为读者我们会在夜深人静时与这些文字荡起心灵的回响。
网友评论